三四月份历来是图书市场的淡季,新书量不会太大,不过,平平淡淡之中,还是有不少新书让我们眼睛为之一亮。
林达的新书《如彗星划过夜空》一上市就受到广泛关注是可以预期的。原以为“近距离看美国”三部曲早已划上句号,现在看到这一系列的“之四”,真有一份意外的惊喜。《如彗星划过夜空》主要讲述了17
教育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国人关注,讨论很多。不过,与前些年不同,最近出版的相关图书少了些热情的宣讲、激烈的批判,而多了点远距的关照、冷静的思考。傅国涌编《过去的中学》仿钟叔河编《过去的大学》,收录了夏?尊、胡适、赵元任、钱穆等著名学者回忆自己中学经历的文章,解放前春晖中学校长经亨颐、北京高师附中主任林砺儒等表述自己教育理念和主张的文章,等等,计近50篇。傅国涌说:“老大学的书已经很多了,有关老中学的书却还很少见,中学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一个关键阶段,对人格的塑造、思想的成型、习惯的养成往往更为关键。”诚哉斯言。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中学教育的重要性也许远高于大学教育,而予以改进的难度尤大,回望“过去的中学”,也许今天从事中学教育者以及正在求学的学生或许得到一点启发吧。另外,《张伯苓的大学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韦伯论大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都为我们观照教育问题提供了某种镜鉴,值得注意。
经过了年初《生死疲劳》、《红煤》、《兄弟》(下)等重磅作品的集中轰炸,近段时期小说的出版略显沉寂,比较值得关注的也许是畅销全球而且文学品质不错的《追风筝的人》,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阿富汗的关于友谊、背叛与救赎的故事。柳鸣九的《“翰林院”内外》是一本回忆师长的散文集,读来却有意外的收获,书中文字中蕴涵着一股不平之气――对时代的批判虽然蕴藉,却也鲜明可见;对人物的臧否虽未指名,却也呈现了疾恶如仇的快意――在同类作品中堪称少见。《宇宙逍遥》是著名物理学家、“黑洞”的命名者惠勒的新作,其中既有作者对实在论等哲学问题的独特思考,也有对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巨人的回忆,值得对科学哲学、科学史感兴趣的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