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大海的灰烬上休息

2006-05-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沈胜衣 我有话说

《文街墨巷》,卢岚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22.00元

《墓中回忆录》,郭宏安译,三联书店1997年4月第一版,22.00元

卢岚是与法国有很深渊源的诗人梁宗岱的得意弟子,后来也旅居法国,著有《巴黎读书记》等,介绍文人、胜地、历史事件,文心细腻,笔触生动。今年2月,她又出了一本《文街墨巷》,是异域游记的结集,所写主要为法国作家故居的走访。

当中关于夏多布里昂的两篇甚好,使我对之产生兴趣。其人:“极度傲慢,只瞧得起自己”,“跟天下文人都吵翻”,连拿破仑也敢傲视。其作:“如果你想了解法国的散文,首先要看夏多布里昂。”其墓:通过一条涨潮时会被淹没的暗礁上的石路,去到一个小岛,那里海边有一个耸立着花岗岩十字架的无字坟,墓后木牌写着:“一位大作家希望在这里安息,只听海声和风声。请路人尊重他最后的心愿。”福楼拜在瞻仰后,曾给友人写了一封很美的信,描述那夏天傍晚的海天光色,缤纷以致凄凉、热烈而又忧郁,“一如初恋”。――书中收录卢岚拍的不少照片,就以夏氏墓这张最是撼人。

有那样一个墓的那样一个人,他的《墓中回忆录》会是怎样的呢?

按《墓中回忆录》是郭宏安的译本(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1997年4月第一版),书名另一译法是《墓畔回忆录》(如东方出版社去年6月出版的程依荣等人译本)。但郭宏安在代译序《墓中人语》中的解释是令人信服的:此书夏多布里昂本意要在死后50年出版,就是为了这样更符合“墓中回忆”之意。他强调自己发出的是“一个死人的声音”,“我更喜欢在棺材里头说话”。读正文,也可看到夏氏早就觉得自己的生命精华已经消亡了,他说,像他这样见识过华盛顿和拿破仑等伟人的人,之后“还有什么可看的呢?”,“我本属于那个时代和那些人,我何以苟活于其后呢?”郭译序说:“他还活着,可是已经告别了世界。”

夏多布里昂身历波旁王朝末期、法国大革命、第一共和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等时期,社会不断“转折动乱除旧布新”。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出色的文学事业,和他自认为出色的政治事业,成为法国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但,他的文字像他的生涯一样绚烂多彩,以致竟掩盖了他身历盛世的光彩。

三联版封面内折上介绍说,此书“描绘了一幅法国自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完整的社会图景”,是过誉了。虽然这只是一个节译本,但仍可让人感到:社会图景往往仅是夏氏“自我”的布景,他的个人色彩太浓烈,议论抒情太多,冲击割裂了时代史实,要从中读到社会史的人会失望的――它更像夏氏本人的心灵史。夏氏自诩此书是“我生活的时代之史诗”,然而,它似乎只能算是他自己“生活的史诗”。

当然,以夏氏一贯的骄傲,以及个人自传的题中之意,他偏就爱多写自己的感想,我们也不能苛求。问题是他的文风。

郭译序引用了马克思对夏氏的评价:“用新创的辞藻来加以炫耀;虚伪的深奥,拜占廷式的夸张,感情的卖弄,色彩的变幻,文字雕琢,矫揉造作,妄自尊大”,等等。读了此书,便会感到这些抨击虽有文学之外的政治背景,却也实在有道理。夏氏的文章,华丽磅礴,情感充沛,想象丰富,只是,读多了会让人腻的。

诚然,马克思也指出这种文风在法国文学史上应占据重要地位。郭译序则说,此书“长期以来一直被奉为法国散文的典范”。卢岚更称夏氏是“浪漫派的宗师”。然而,我已经不像少年时那样,欣赏这种传统法国式的激情浪漫文章了。――同是法国人,我现在更喜欢历史学家G.勒诺特尔《法国历史轶闻》那种细碎而朴实的文字。

书中只有记述拿破仑的章节,因两人有独特的关系,而值得一提。卢岚介绍:夏氏备受同时代人指责,“对他另眼相看的人,天下间只有一个,他就是拿破仑”。一个欲做世界霸主,一个要当文坛霸主,两人由敌对到惺惺相惜。拿破仑对夏氏十分重视,礼遇有加;夏氏也终于在回忆录中为拿破仑说了好话:“拿破仑之后,一无所有。”――在郭译本中找不到这个精彩的句子,但有类似的话:“在一个这样的人之后还有何人何事可供一谈?”

且抄两段夏多布里昂对拿破仑的评论,亦可见其文一斑:

“他只管他自己的命运。他好像知道他的使命是短暂的,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的激流将很快流过;他赶紧享用甚至滥用他的荣耀,犹如倏忽即逝的青春。如同荷马的诸神,他想四步就走到世界的尽头。”

“(拿破仑之死)如布封所说,热带的鸟‘套在太阳的车上’,从光明之星上匆匆落下;它今日将在何处休息?它在灰烬上休息,这灰烬的重量使地球倾斜了。”

与拿破仑生于海岛、死于海岛相似,夏多布里昂生于海边、葬于海边。――那种伟人盛世烟消火灭之后的落寞厌倦,使他选择那样僻静的墓葬。让我明知马克思的讥评也用夏氏的措辞说一句吧:也许在拿破仑和夏多布里昂的眼中,大海也不过是一堆灰烬,他们是曾有将海洋烧成灰的巨人之力的。而因为波涛汹涌过、恣肆壮阔过,面对犹如灰烬的寂寥后世,他们还是安静地休息好了。

夏多布里昂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