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县的余世磊在4月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文章,说一直怀疑此《宽心谣》非赵朴初所作。作者于今年春上赴京,拜望了赵朴初的夫人、88岁高龄的陈邦织先生,谈起这首歌谣,陈邦织先生也证实:此歌谣确非赵朴初所作。赵朴初生前,这首歌谣就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赵朴初在河南有位亲戚,专门抄录了这首歌谣向赵
对于冒名之作,赵朴初当然可以宽大为怀不去管它,或一笑了之,但也可以纠正一下,而且纠正比不纠正要好得多,且不说一个学者应该去追求真理反映事实真相,至少也是对读者的负责,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可是,余先生却对赵朴初的做法大加称赞,以至还能从这件事看出赵朴初“作为一个伟人和佛教领袖非凡的人格魅力”。这就近似胡扯。我看不出来指谬跟“人格魅力”有什么干系,相反,我倒希望能多一些周国平式的诉讼,不失为一种法治精神。如果明明知道的事实不去澄清,对于一个治学严谨学人来说岂不等于容忍“冤假错案”,制造新的历史迷雾。赵朴初老人不去阻止冒名行为,或许是无奈,或许是觉得大家喜欢此歌谣并没有对自己构成侵权,这当然是他个人的权利。但是,从治学的角度说,从办报的角度说,应当提倡以正视听。其实,余先生也正是这样做的,又是千里迢迢到北京,又是煞费苦心写文章质疑,如果不去纠正是“非凡的人格魅力”,那么你的行为又是什么,你不觉得有点自相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