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尼采在纽约”学术讨论会:尼采之攻击“妇女”只是一种“隐喻”艺术?

2006-05-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代山 我有话说

由亨特学院哲学系和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联合主办的“尼采在纽约”学术讨论会于3月30日至4月1日在纽约举行。第一次会议介绍了近年来出版的有关尼采的出版物,其中专著包括:K.A.Pearson的《尼采研究必读》(1996),B.E.Babich的《似花般血写的字:赫德林、尼采、海德格尔书中的哲学和诗,音乐与爱情》(2006)

,L.Hatab的《尼采的生活主张――最终是对付永恒轮回》(2005),N.Pappas《尼采的沮丧》(2005),B.Reginster的《生活的肯定》(2006),J.Richardson的《尼采的新达尔文主义》(2004),G.Vattimo的《与尼采对话》(2006);译著包括:G.Parkes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译本,A.Pearson编、Diethe译的《论道德的谱系和其他论文》的修订本;即将出版包括:J.Scott和T.Hamilton编的《尼采和非裔美国人思想的巨大亲和性》(2006),C.D.Acampora编的《有关尼采论道德的谱系的论文集》(2006),S.Hicks和A.Rosenberg编的《解读处于边缘地位的尼采》。此外会上还传阅了P.v.Tongeren编纂的《尼采词典》(德文本)第一卷(2005),这是研究尼采的重要工具书。

接着举行的7次会议分别讨论了尼采和妇女,自杀、意义和超度,尼采的视角主义,尼采和福科等主题。在关于尼采和妇女的报告中,报告者认为,尼采把妇女作为对手来攻击,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他用妇女来隐喻所谓的科学“真理”。报告者认为尼采在这方面并不成功。在关于新尼采的报告中,报告者根据20世纪欧美大学哲学系的课程设置和写作计划的统计分析,认为尼采现在是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中最受重视的哲学家。在自古以来的哲学家中,最受重视的,依次为柏拉图、康德、亚里斯多德、笛卡儿等,尼采居第23位。在关于“视角主义的两种视角”一文中,报告人认为对尼采的视角主义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否定的解读,即认为没有真理,主张认识论的虚无主义。一种是批判的解读,即认为尼采的视角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受我们自己的倾向的影响;视角主义关注(有局限的)意识、(不公正的)价值判断、(非不计利害或“纯粹”的)知识和客观性,关注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视角主义是批判的,而不是怀疑的,因为它提供答案。报告人赞成后一种解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