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又见华文光彩耀四方

2006-05-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景端 我有话说

初夏的香港,由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又迎来了第三届颁奖的庆典。海内外华文文学界名家王蒙、余光中、白先勇、王安忆、刘以鬯、董桥、林文月、金圣华、彭镜禧、陆谷孙等,与来自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新、马、加拿大等获奖的大学生一起,共同见证华文文学再次绽放光彩。

在崇尚

物质、追逐金钱的社会风气下,常听人感叹文学消亡了;在英语成为强势语言之际,也有人担心中文会被边缘化了。可是,“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成功举办三届的事实证明,中华文化有着很强的向心力,华文文学以它独特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全世界华人中的年轻人。

重视华文文学的人越来越多了。本届参赛的大学生遍及全球二百多所华文高校或中文专业,三届参赛人数多达八千名,而且一届比一届多。正如余光中先生最近所说,华人对中华文化都有种孺慕的情结。这项文学奖的成果,不仅是这种孺慕情结在华文文学上的展示,更表明了全球华文青年对中华文化的孺慕情结的深厚。不仅年轻人如此,担任这个奖的评委,分布在中国内地、港台及美国,许多人年事高、工作忙,但他们都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遗余力。观来令人振奋。

华文青年文学的水平明显在提高。现在各种文学奖很多,但多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像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举办的这种涉及全球华文青年的奖项,恐怕是绝无仅有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现在全球约有三千万人把中文当作第二种语言来学习,不仅学中文的人多了,使用中文和中文文学创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香港曾经被人戏称为“文化沙漠”,可是头一届散文组的冠军,恰恰被香港的大学生夺走。在三届评奖中,内地、香港、台湾,甚至英国、加拿大,都有学生得奖,而且有多名都是学理工科的。因为稿件姓名是密封的,筹委会绝对没有搞什么“地区平衡”、“专业兼顾”,得奖人这么广泛,有力印证了世界华文文学整体水平确实在提高。

注意评奖与普及相结合,是这个文学奖的又一可贵之处。颁奖时不是发了奖状和奖金就完事,而是结合颁奖活动举办文学讲座。主讲的评委,都是海内外文坛一流的专家,听众不仅有部分获奖大学生,还有香港本地的大学生和中学生。专家们通过对获奖作品的点评分析,以及结合创作和翻译的一些观念和实践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普及了知识,传播了信息。

举办这么大规模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评奖,是一项文化公益事业。做善事,当然需要许多人来参与、来出力。许多香港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对教育和文化向来乐意慷慨捐资,这种热心弘扬中华文化的眼光,是很值得推崇的。还有香港中文大学这个奖筹委会的工作人员们,不图回报,默默奉献;特别是筹委会主席、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金圣华博士,以一颗赤诚之心和任劳任怨的心态,尽心尽力于每一环节,即使在她退休之后,身为一名“义工”,仍为做好这件善事乐此不疲。正是得益于上述这么多人的热心投入,才造就了“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这枝鲜花的艳丽光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