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版推荐

2006-05-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绝望》,纳博科夫著,朱世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18.00元

纳博科夫小说中最“简单”的一部,尽管情节简单,但他把它们写得十分复杂。1932年用俄文写成的《绝望》

,1934年在巴黎的移民杂志《当代纪事》连载,1936年由柏林的移民出版社彼得罗波利斯出版。小说主人公赫尔曼为了骗取保险金,精心策划谋杀了一个他觉得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结果当赫尔曼为自己天衣无缝的谋杀案沾沾自喜时,他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失误――杀人现场留了一根可作为证物的手杖,因而他彻底绝望了。有人将《绝望》视作《洛丽塔》的姊妹篇,因为赫尔曼和《洛丽塔》的男主角亨伯特颇为相似,但用纳博科夫自己的话来说:“如果说赫尔曼和亨伯特相像的话,那只是说同一个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画的两条恶龙相像而已。两人都是神经官能有问题的恶棍,但在天堂里有一条绿色通道,亨伯特得以每年一次在薄暮时分在那儿漫步;但地狱却永远不会假释赫尔曼。”

《翰林院内外》,柳鸣九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22.00元

“翰林院”何所指?作者沿用人们有时将中国社科院比为“翰林院”的说法,记叙了自己在几十年风雨岁月里,与“翰林院”六位学者――钱钟书、杨绛、朱光潜、李健吾、冯至、卞之琳交往过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书的后一部分是作者求学时期与郭麟阁、吴达元、徐继曾和严怪愚四位老师相处时光的追记,表达了他对前辈、师长的思念感恩之情。作者自言:本书实际是一束回忆,所回忆的是我的师辈人物,从中学老师到“翰林院”的前辈,故统称《翰林院内外》。当然最主要的是“翰林院”里的几位。所追忆的,不外是青年时代的印象、青年时代的感受、青年时代的情结,是一个“小字辈”的记忆存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