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注农村新变化当好“时代书记员”

2006-05-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农民、农村和农业题材的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农”一直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母题。作为“时代的书记员”,作家不可能也不应该背转其身。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4周年之际,由中国作家协会、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研讨

会,于5月22日在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意义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召开,100余名多年来描写和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家,长期关注、重视农村题材的文学评论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发展新世纪我国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

农村题材创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中坚

新时期以来,随着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发生的变革,农村题材创作内容日益丰富,艺术手法也更为多样化。以新的视角关注农村社会,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表现独特地域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成为新时期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在全国涌现的文学创作群体中,以农村题材创作为主的作家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创作体裁方面,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等齐头并进,佳作纷呈;作品的社会效益巨大而显著,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中国作协迄今已颁发的六届“茅盾文学奖”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黄河东流去》、《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骚动之秋》,都可以归入农村题材。而在历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评奖中,也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题材作品得奖。去年颁发的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获奖的四部中篇小说(毕飞宇的《玉米》、陈应松的《松鸦为什么鸣叫》、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孙惠芬的《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都以是农村生活为背景和题材的。这表明文学界乃至全社会对农村题材创作的认可,是当前农村题材创作取得丰硕成果,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必然反映。

农村题材创作存在四个问题

与会作家评论家还提出了当前农村题材创作的四点不足。其一,如何真正深入农村生活,深入了解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从而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在创作界存在着一种观念,认为城市生活是日新月异、变动不居的,乡村生活仍然处于静态中,所以在一些作品里,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变化轨迹,看不到时代气息在作品中的贯注。这样的创作很难在艺术上打动人心,也无法引起当代读者的共鸣。其二,如何把握与反映农民的精神本质,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受某些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也由于与农村和农民现状相隔膜,一些作家偏爱描写农民愚昧落后的方面。对于人物身上的丰富性、生动性以及与时代同行的现实追求表现不够甚至采取漠视态度。其三,如何反映农村新事物、新人物、新情感和新因素,创作出既有时代精神、又能够传之久远的经典作品。其四,如何到生活中、到民间文化的宝库中去汲取珍贵的艺术表现资源,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为广大读者欢迎的精品力作。当前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现代传媒在广大农村日益普及和深入,当代农民精神文化消费方面出现的新的价值取向、新的选择标准、新的审美习惯都对作家产生了紧迫感。

多角度入手改变薄弱环节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吴秉杰表示,作家要进一步表现农村变化,首先要夯实生活的基础。现在的作家基本上已城市化了,用城里人的眼光观察农村与农民,对于农村生活状况的了解和体验越来越少。比如,文学如何描写农村基层干部?当今,农村干部有多种身份,他们是党联系村民的桥梁,是村里的“当家人”,也是最切身地体会到改革难处的人或最易于获取改革好处的人。可惜的是,当今农村小说表现农村干部形象仍旧很薄弱。

作家叶广芩挂职西安周至县县委副书记已有6个年头。6年内,叶广芩走遍了陕西的每一个林场,写出了《老虎大福》、《狗熊淑娟》等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她说:“在农村挂职,我是抱着做学生的心态,虚心向农民学,向基层干部学。我们的文学不知在哪里出了问题,以至让人一提农村干部就是拿钱买官、鱼肉乡里、贪污腐化。其实不是这样,至少我接触的不是,有些事情让人相当感动,几年来跟县上干部一同摸爬滚打,的确学到不少东西。”作家关仁山曾创作出《高山厚土》、《感天动地》等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前几年,他一直在冀东平原挂职深入生活,从副村长做到副县长。他认为,就作家来说,“三贴近”首先要培养对农民和土地的感情,这样才能写出农村和农民的真实。关仁山说:“要用历史的和前瞻的眼光看待新农村建设,要看到农业与国际接轨后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尖锐的矛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