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边疆话语”丛书的杂志型结构探索

2006-05-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王族 我有话说

作家往往因一个偶然的念头而产生对一部作品的构思,好作家和好作品都有很大的偶然性。经过策划“边疆话语”丛书,我觉得一个好的策划有时也是偶然的,在短时间内将感觉迅速归纳,形成一套丛书的雏形。

2005年下半年,第十六届全国书市确定在新疆举行,我想为自己所供职的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丛

书,作为本社在该届书市上的主打产品。一个下大雪的下午,我下班步行回家,忽然想起刚刚传来的喜讯,长调和木卡姆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心中一动,决定以木卡姆和长调为基础,将花儿、柔巴依等也纳入其中,策划一套“边疆话语”丛书。

第二天,我开始写策划书,目光盯在了以西北边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文化上,这些民间文化分别为“蒙古长调”、“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柔巴依”、“西北花儿”。多年来,这些民间文化大多以演奏、朗诵、对唱等形式在边疆地区存在,具有浓厚的艺术成分,有的甚至成为民族经典和一个地区的文化瑰宝。如蒙古长调和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已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柔巴依是波斯文学的奇珍,登上世界文坛并被传诵的过程,可以说是东西文学交流史上的佳话。有评论家称,柔巴依中的句子堪与《圣经》媲美,也是维吾尔地区文学中重要的一个门类;花儿更是生活气息浓厚,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在青海、甘肃等地每年都有“花儿会”,是西北地区群众的生活中很重要的精神依靠。

因这些文化均存在于民间,靠群众口头传播,所以“话语”的特色比较明显,加之都存在于西北边疆地区,所以丛书用“边疆话语”。每本书关注其中一类,用论述认知、引用经典、作者个人在民间文化根源地的行走感受、学术考证、与民族文化学者的对话、剖析其文化结构、艺术特色、民族背景、历史考证等等,使书具备文学、历史、学术、参考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应该说,这套书具有“杂志”的特点,第一辑“认知”,对民间文化进行人文论证,引出与之相关的经典文献、对历史用鲜活的方式进行解释,也引用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事件加以佐证,挖掘出所关注的文化的魅力。第二辑“经典”,分别引用最经典的蒙古长调、十二木卡姆、柔巴依、花儿各300-400行,旨在为读者的参考提供一个便利条件。第三辑“经历”,作者在民间文化的生发地的亲身经历,表达作者在一个地区行走中的所观、所感、所思,完成的文学作品视角独特,为纯粹的散文作品,在文字和个人感觉上传达出了浓烈的感情,使关注的民间文化通过作者的文学表达呈现出多重魅力。第四辑“对话”,作者与学者的对话。几位作者围绕本书关注的民间文化展开,话题自由发挥,在对话中显示出现场的气氛,传达出演唱、朗诵的情景。

本套丛书由韩子勇写十二木卡姆、叶舟写花儿、沈苇写柔巴依。写这套书,要作者掏出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家底,它要的是你对某一类文化的理解、掌握、剖析、思考乃至判断,韩子勇是评论家,加之又是木卡姆申遗的负责人;叶舟和沈苇在写作中分别对“花儿”和“柔巴依”做过深刻剖析,应该都没什么问题。叶舟已将花儿一书写完,整体结构和内容都把握得十分到位。但长调请谁写呢?我想到了张承志,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收到了他的出版授权书。

本丛书的优势在于关注的都是声名比较大的民间文化,其自身的底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号召力。同时,所运用的多种体裁,如文学、学术论述、考证等等,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爱好的读者有吸引力,而从整体衡量,因为全书在变化中仍然围绕一个中心(民间文化),所以,书的体例价值也体现得较为明显。

此丛书专为16届全国书市而为,并为以后深度挖掘民间文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这套丛书来看,对四类文化的挖掘都很深刻,在论述文化时,少学术的严肃,多鲜活的文学气息,而且呈现出了作家独有的理解和表述,使全书所关注的文化散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丛书作者在写作中努力保持地域气息,传达出长调、木卡姆、花儿等相关联的地区和民族的生动景象,让人读来如临亲地,犹如在边疆地区正在经历着特殊的场景。这大概是“边疆话语”形成丛书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