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书城》欲走“大众路线”引热议

2006-06-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韩晓东 我有话说

去年底,两份在读书界颇有影响的人文杂志《万象》、《书城》相继停刊,引发广泛关注,媒体甚至有“人文杂志遭遇寒冬”的论断。日前,这两份杂志又前后脚地复刊,引来一片关切的目光。《书城》变化尤大,该刊邀请余秋雨任名誉主编,宣称要“从原来的小众人文杂志向‘文化品格较高的大众刊物’转型”,对此,

读者褒贬不一,议论纷纷。

从6月2日开始,豆瓣网上的“《书城》读者”小组讨论又渐渐热闹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人发布新的消息,向组里的其他成员汇报自己所掌握的关于《书城》复刊的进展情况。豆瓣网是一个有关图书、电影、音乐的评论网站,拥有9千多个不同主题的“小组”,都由志趣相投的网友自愿组成。“《书城》读者”是其中关涉《书城》杂志最大的小组,已经有注册组员704名。

6月5日,停刊6个月之久的《书城》杂志再度出刊,新版的杂志封面很快就成为“《书城》读者”小组的群组图片。

复刊后的《书城》由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上海九久读书人公司协办,余秋雨任名誉主编。九久读书人公司旗下的99网上书城对《书城》进行独家网络销售。新《书城》的执行主编由九久读书人公司董事长黄育海担任。

黄育海跟《书城》开始实质性的接触,是在今年3月底。当时,一个朋友在与黄育海的闲聊中提到,上海三联书店正在寻找新的合作者,以促使《书城》尽快复刊。这个消息给了黄育海一个惊喜,因为在他心中,办一份好的人文杂志是由来已久的念头,接手《书城》这个已经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杂志,无疑会让自己的想法提前实现。接下来跟上海三联书店的谈判非常顺利。

2个多月后,《书城》复刊,定价12元。新一期杂志首印2万册,其中1万2千册被布往各地书店销售,剩余的8千册放在99网上书城售卖。几天来杂志在网上销售的情况非常好,平均每天都会售出500到600本。6月9日,新《书城》爬升至书城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公司已紧急加印5000册,准备用于网上销售。

最受读者关注的是新《书城》内容风格上的变化。黄育海表示,《书城》将从原来的小众人文杂志向“文化品格较高的大众文化刊物”转型,而“大众”指的是有知识的大众,即“大城市里的主流人群”。具体来说,新《书城》主张对现实问题传达一种远距离的人文关怀;少一点学院气,多一些文人气;不仅强调话题有趣,而且力求文章好看。

但是,对于新杂志的内容,有的读者却不太买帐,网上评论贬多于褒。网友daniel自称是冒着大雨到书店买的6月号《书城》,看完却对杂志多处流露的“草率”不满,尤其为文稿强调“文字之美”而忽略“思想之深刻”“愤怒难平”,他抱怨说:“如果《书城》放弃原本的理想而去做一个迎合市场的东西,那么不如改名好了。”gander抱怨新《书城》变成了“书评大杂烩”。杭州网友hutuworm更是写了3千余字的《我看〈书城〉》,称新《书城》若略去“书间道”、“八面风”等栏目之后,“几乎是《万象》的格局”,他说,新《书城》应“立足人文而非商业,提高质量而非价格”,这才是读者的期望。

财经作家吴晓波则认为“杂志还是一贯的文气、从容、优雅,一些老作者还在,话题还是围绕着人文、哲学、思想史缓缓地展开”。学者陈子善称,新《书城》风格的转换体现了编者对文化新的理解,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应予肯定。他认为新刊虽有个别文章相对“弱”一点,但读者还是应以一种爱护的态度对待这份仍处于摸索过程中的刊物。

黄育海坦言新一期《书城》由于时间匆忙,并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他强调杂志由“小众”向“大众”转型,并不是走向庸俗化和降低档次,而是要在选题立意和文字水平的把握上,争取为更多的知识大众所接受。他表示新《书城》会采用第一流作家、学者的文章,以保证刊物的品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