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永远的新疆

2006-06-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俞康 我有话说

王蒙对于新疆的关注与热爱,人所共知。而这种不因地位遭际变化而改变的情感,莫不透过其笔端,真挚而生动地在他的新疆作品集《虚掩的土屋小院》表达了出来。

从1963年底“自我放逐”来到新疆,到1979年夏“右派”问题被彻底“改正”回到北京,29岁到45岁,王蒙在新疆整整度过了16年充实而又漫长、艰苦的岁

月。其中7年,是在伊宁市郊的巴彦岱乡劳动锻炼。这7年,他吃住在维吾尔农民家中,与他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夕相处,完全而彻底地融入了维吾尔人的生活当中。学习维吾尔语,与维吾尔农民交朋友,直至后来可以随意地出入于任何一家。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接受,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认同。

新疆的广袤大地、民情风俗,就像阳光、空气、水和酒,为王蒙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激情,同时对王蒙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等也产生了强烈而持久的巨大影响。1978年之后的短短几年,王蒙厚积薄发,文如泉涌,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写下了大量以新疆各族人民生活为题材、为背景的小说,迎来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作为新时期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王蒙根据新疆生活体验创作的作品有近百万字之多,几近占到其当时创作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是他“16年新疆生活经历的一批意外的精神创造的硕果,也是对有恩于他的‘第二故乡’新疆各族人民的一份丰厚的回报”。而《虚掩的土屋小院》,正是对于这份“丰厚的回报”的总结与展现。

《虚掩的土屋小院》撷取了王蒙新疆题材小说9篇、散文12篇、诗歌9首,使读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文体多方位地了解王蒙笔下的新疆。第四部分“王蒙印象”,收录了王蒙夫人及其友人、巴彦岱乡亲的评论与回忆性文章,以及一些珍贵的照片,具有难得的资料价值。而这也是其他类似选本中所没有的。

王蒙曾在由其夫人编选的《王蒙和他笔下的新疆》一书的后记中深情写道:

我永远感谢新疆,我永远想念新疆。是她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以快乐和安慰,在最匮乏的时候给了我以丰富和享受,在最软弱的时候给了我以粗犷和坚强,在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以永远的乐观和力量。

新疆是我的乐园,即使在苦难的岁月里也罢。新疆是我的亲人,即使人际关系受到了种种扭曲也罢。新疆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胜境之一,即使还没有好好发展起来也罢。新疆是一首最美丽最深情的歌,新疆是一幅最绚烂最悠长的画卷,新疆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等待,幻想和野性,天真和活力的地方。

新疆之于王蒙,是乐园,是亲人,是故乡;王蒙之于新疆,是朋友,是赤子,是荣耀。新疆,是王蒙,也是所有读者的永远的新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