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特色与创新

2006-06-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祝晓风、红娟、吴荷、丁杨、陈香、韩晓东 采 我有话说

巩固与开拓并重

杨德炎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商务印书馆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以出版中外文工具书及学术著作等图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为广大读者所认可,而如何处理守成和创新的关系,如何把握发展先机、顺应时代潮流,是商务面临

的新的课题。为此,我们认真地研讨,努力地应对。在制定发展规划工作中,一方面要注意保持特色、发扬传统优势,如维护好《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等老品牌;另一方面要寻求更多的途径开展国内外合作,开拓新领域,实现强强联合。比如,2004年,我们和哈佛大学商学院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经管类图书,目前已推出30多种,投放市场以来受到读者欢迎,如《蓝海战略》一书,已多次重印,一年内发行量超过了20万册;2005年,我们成立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旨在发扬商务的学术传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拓世界汉语教学的新领域,努力把中心建成世界汉语教学精品图书的研发基地和出版基地。百年商务应该对促进汉语言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建设与传播有所贡献。

借船出海

徐有智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以传承文明、引领科技为己任的大学出版社,如何在其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无疑成为当下出版人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借“浙江大学-施普林格科学出版基金”设立这一契机,依托施普林格这一国际平台,设立专项出版基金和奖励基金,鼓励、资助中国及华裔的杰出科学家将其创新科技成果以专著出版的形式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由浙江大学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共同设立的“浙江大学―施普林格科技出版基金”,2006年2月由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与全球施普林格全球出版公司总裁RüdigerGebauer先生在杭签约。其宗旨是资助中国及华裔的优秀科学家出版优秀的学术专著。作为一家具有160余年历史、曾出版过1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著名科技出版集团,施普林格在全球拥有强大的科技出版网络和作者资源。我们正是瞄准了这一高端平台,借船出海,在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号召的同时,提升浙江大学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型能力,推动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国际化、品牌化发展,为浙江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浙江大学出版社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准备条件、积累资源。

为了更好实施科学出版基金,在学校领导的高度关心与指导下,浙大已设立了基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出版基金的选题申请、评审和基金运作;同时为奖励更多更优秀的重大科学成就和科技突破性成果脱颖而出,在基金下还特别设立了“浙江大学和施普林格学术出版奖”。我们热忱欢迎所有中国科技优秀人才和华裔科学家能加入到这一项目中来,努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学术出版不是“鸡肋”

孟昭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

学术著作的出版,在近年被很多人视为“鸡肋”。这反映了学术出版的某种困境。大家都认为学术著作有社会价值,是出版业存在的基础,但是谁都不愿意赔钱出学术书。

我社是典型的出版人文社科学术类图书的出版社,我们一直提倡“大社科”的概念,“传播学术经典,关注大众阅读”,一直是我们提倡的口号。我们就是力图通过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来影响社会文化,影响人民生活。从2005年年底到现在,这半年来我们社的出版情况不错。在调整过程中,我们加大了学术著作的出版。一批既具学术价值,又代表国内较高水平的专著、译著相继出版,如:《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2卷)、《摩诃婆罗多》(6卷)、《唐君毅著作选》(10卷)、《老子古今》(2卷)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等。我们注意严把政治关、编校质量关,对每种书都做严格、细致的内容与质量检查。

  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打造品牌

杨益萍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社长)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于2004年6月22日正式成立,是一家以文学、艺术为特色的专业化、集团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出版机构。旗下拥有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画报出版社、百家出版社8家出版社、2种报纸和29种期刊,汇聚了朵云轩、故事会等海内外著名品牌以及咬文嚼字、上海壹周、书法等知名品牌。目前,已形成图书出版、报刊出版、艺术品经营、印刷材料四大产业板块。

两年来,总社始终秉持巴金先生“把心交给读者”的出版宗旨,坚持以骨干工程为抓手,走自主创新之路,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文化创造力、文化影响力。涌现了《话说中国》、《兄弟》等一批具有文化价值、市场效应的产品,赢得了读者、销售商以及媒体的好评。开展了“给城市洗把脸”活动、推出“100个最常用别字”等具有较大社会反响的特色文化活动,较好地履行了服务社会的文化使命。特别令人鼓舞的是,今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向耶鲁大学赠送图书,总社的《话说中国》丛书、《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和《中国碑帖经典》100种等图书亦忝列其中。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进一步抓住体制改革的契机,作好机制转换工作,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推进品牌建设,推动合作与互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自觉承担起出版人的文化使命。

“大夏学术”走高端之路

朱杰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伴随着国内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产品定位和市场认知两方面也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走出了自己的高端之路。其中,学术出版是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产业。

学术出版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教育心理和人文社科两大块。

人文社科方面,着手经营的是国学经典和西方经典。近两年来,我社有将近100本人文社科图书上市,并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2006年的4月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共有3本大部头书新鲜上市,包括:《台湾通史》(连横/著)、《清代通史》(萧一山/著)、《吟赏风雅》(范曾/著)。在国学经典方面:以《二十世纪国学丛书》(《目录学研究》、《国史要义》、《文心雕龙札记》、《国学讲演录》、《宋元戏曲史》)和《唐德刚作品系列》为标志。另外包括:《徐梵澄文集》(全16卷)、《冯契文集》、《吕思勉文集》、《陈旭麓文集》、《新战国列传丛书》、《故学新知丛书》、《徐复观学术系列》、《周易系列》和《朱子研究系列》;横贯文、史、哲、美学各个学科领域。西方经典译丛方面:2005年年底,由李宏图主编的《剑桥学派思想史译丛》、刘小枫主编的《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上市,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此外刘小枫主编的《二十世纪西方社会理论文选》、《室利・阿罗频多瑜伽系列》等也广受好评。

教育心理方面,除了几部大部头的教育译丛,北京办事处的“大夏书系”已经逐渐取得了教师用书领域可观的市场份额。从中国最佳教育随笔、教育观察、名家名品、教师修养、生命化教育到教育反思、教育经典、教育艺术、教育建议、名师课堂等,“大夏书系”创造了教师用书领域里的“畅销书”,包括:《我在美国教中学》、《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教师礼仪》、《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做一个书生校长》、《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第一辑)》、《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等。

  以“文化意识”办出版产业,坚持专业和团队化

王兴康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近年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努力实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的使命,围绕古籍出版的主业,以“文化意识”办出版产业,经济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

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齐了《法藏敦煌西域文献》34册、《英藏黑水城文献》4册、《大麦地岩画》4册、《上海道契》30册等大型项目,又新出了《中国国家国书馆藏西夏文献》1-4册、《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等重点项目。这些资料或流失海外,或濒于散失,或藏于秘室,研究者难以一睹全貌。其出版,不但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具有抢救文物、保存文献的意义。

高质量的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的出版,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又一强项。新出的古籍整理著作主要有“中华要籍集释丛书”中的《墨子集诂》和《荀子集释》,“中国近代文学丛书”中的《曾国藩诗文集》等3种,以及《周易全解》、《战国会要》、《汉学师承记笺释》等。新出的研究著作主要有著名史学家蔡尚思先生的文集、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新出土文献考证》、著名学者王运熙先生的《文心雕龙探索》(增补本)等。

域外汉学著作的出版,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年出版的一个亮点。19世纪美国著名汉学家卫三畏的《中国总论》的中译本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和观点的著作,堪称是当时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当代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著作近年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英文论著汉译集又新出了《汉代贸易与扩张》、《人文与理性的中国》等3种。

为了迎接第十六届全国书市的召开,上海古籍出版社还推出了一批适合各个层次读者需要的新书,其中包括《法藏敦煌藏文文献》(1―2册)、《古诗类苑》、《唐诗类苑》、《中国书画研究》、《中国陶瓷钱币碑帖研究》、《资治通鉴皇家读本》、《海贸遗珍――18-20世纪初广州外销艺术品》、《佛陀的智慧》、《玛雅文字之谜》等。

  既要做强也要做大

季仲华

(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主要围绕“夯实基础,稳定效益;抓住机遇,寻求突破;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各项工作,重点推动一个核心、三项机制、四大能力的建设。总的目的是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既要做强,也要做大,要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图书出版作为我社的主营业务,2006年我们仍以专业和教育出版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面向市场、面向读者,加大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从今年前五个月的情况来看,我社在计算机图书零售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产品线从低端到高端进一步完善;经管类图书的出版和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高校及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已从进入期转向扩张期,教育出版的品牌正逐步建立。相信2006年,既是我社改革创新的一年,也将是我社稳步发展的一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