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广西作家东西有《后悔录》(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北作家刘兆林有《不悔录》(上海文艺出版社),现在慈善家李春平又有《忏悔无门》(长江文艺出版社)。更早些时候,作家巴金也有《忏悔录》;法国作家、哲学家卢梭的《忏悔录》在18世纪出版时,也许不会想到又有诸多的后来人不断地出书示悔。
上世纪80年代创作《索伦河谷的枪声》的作家刘兆林,倾十年心血才锤炼出长篇力作《不悔录》。刘兆林表示,“《不悔录》写我四十岁那年,短暂而漫长,有了许多的谎言和背叛的生活。我坚信,我的谎言和背叛,是忠诚的,那是对人生的忠诚。”而东西的《后悔录》成书前三年就开始构思,他说:“因为我特别羡慕写人的普遍心理的小说――我经常要后悔,所以我想写一个后悔的故事,所以我就写了这个小说。后悔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特征,所以我想也许用这种方式去写作,更能够跟读者交通。”
作家东西则表示,在自己的《后悔录》没出版之前,他并没看见在国内有类似的作品。“我的《后悔录》不是忏悔,而是有中国特点的――后悔。中国少有人忏悔,而后悔几乎是我们的特产。现在一下就冒出了《不悔录》和《忏悔无门》,这不是出版现象,而是中国作家没有取题目的想像力。一窝风地‘悔’,就像一窝风的‘狼’,会把读者的味口搞坏。”东西说,如果自己的小说出在后面,他会回避前面作家的标题,至少给自己一点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