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针对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欠缺太多的现实,从2004年开始,在初一到高三的选修课程中,加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尽入其中,更广泛的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建筑、中国民俗、中国曲艺的授课也渐成气候。不难想象,400名学生齐声诵
读《弟子规》,舞龙
不错,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一项直接或间接“换饭吃”的技能。但是,传统文化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自然会对工作、学习以至生活能力产生影响。分数不是能力,技能也不算能力,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能力。而如今的教育,无论内容还是教法,“工具化、技能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文化厚重感”的理念越来越淡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文凭越来越高,文化却越来越低――思想方法过于单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正在退化,从而直接影响着创造能力的开发。笔者曾从业于广告业,在这方面感触尤深。一些年轻的广告设计人员,由于文化底蕴的欠缺,在表达诉求时,不能解读和利用更多的文化符号,尤其不能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考方式或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超脱于“器”、成之为“道”,因而更值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