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书排行榜作为读书和买书的路径,可能是一种愚蠢和危险的方法,因为这样做的人不是见识浅薄,就是不相信时间的威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无论是中国内地的图书排行,还是海外华文图书的排行,抑或是英文图书的排行,大部份充斥着二三流的书籍,但在排行榜上挺得最久的可能是好东西,但这的确很难分辩。一
小胡也有书房 方成画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读书习惯在改变。虽然我自己是一个虚构作品的作家,但我似乎越来越钟情于真实作品。比如传记。对于小说而言,我更愿意读这个作家的传记,因为这样我能捕捉到那个投射影子的人的心灵。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托尔斯泰传》是我每年必读上一遍的书,这本传记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冗长详细,透过最真实的记录我能顺着作家的灵魂线索游走。我厌倦评传,它很危险,我把作家的作品和他的传记一起配合阅读,就能把这本传记读成评传。我相信时间的威力,我建议大家多读传统,不是守旧,是实事求是,因为时间已经替我们进行了最好的遴选。我们读当代的书必须靠我们自己选择,这个选择有时非常费力,因为我们不能高估我们超越的能力,我们仅有的几十年时间可能会被我们的错误选择耗尽,所以,当我们读了传统之后会获得一条线索,沿着这条线索(或以此为标准)来对当代的书籍进行选择,可能你就能获得精准的路径。因为你带着问题阅读。带着问题的阅读才是快乐阅读,无所谓的浏览却令人疲劳。因为前者我称之为“动情的阅读”,人动了情,就会忘记疲劳。这是阅读的真相。
也许我的观点显得腐朽。但我的上网教训是:有时我在网上荡了一天,疲惫不堪却一无所获。这似乎在警告我:同样,读太多的书也是没有用的,读有用的书才能增长智慧。饱读诗书之说在当代可能会误人子弟,因为现在的出版物太多,大多数只是“书”而不是“诗”。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读人,然后做人。有时读一本好书能改变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人性。比如山东画报出版社最近出的《德兰修女传》,因为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了正确的人性。好书都在纠正人性的偏差上有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