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呼唤有满腹学问、有独立思想、有完美道德的大师、宗师的时代!可眼下稍有成就的,即被媒体炒成了大师,反映一时功利浮躁之风,令人扼腕叹息。
按《辞海》释:“大师即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现代汉语词典》则指出,“大师为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并为大众所尊崇
《一代宗师陈三立》,胡迎建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25.00元 |
陈三立的国学“根柢之深厚”(郭嵩焘语),诗文并擅,早为时人共识。但奠定他宗师地位的还是诗。与其早年佐父行新政,成为戊戌变法的一面旗帜一样,其诗也以辉煌成就而成为当时诗坛一面旗帜。陈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易代之际的社会生活与历史巨变,表现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与对民生维艰的深切同情。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他痛哭忧时:“九州人物灯前泪,一舸风波劫外魂。”水灾他惦念的是老百姓:“造次省民艰,若疾痛在体。”他大量的时事诗呼吁杀敌报国,关心民生疾苦,称之为“一代诗史”决不为过。王赓评价说,“苍茫家国之感悉寓于诗,洵宇宙之诗文也”,决非虚语。其诗在艺术上的追求在当时也是独树一帜的,早年以韩、黄为骨,兼定庵之灵奇,晚年兼师杜、孟、苏、梅,独辟奥莹苍坚之境界,“越世高谈,自开户牖”,卓然大家,他的诗歌成就之钜,在当时无与伦比。胡迎建先生的《一代宗师陈三立》,大量征引陈三立之诗,与史相印,与人相证,确实让人感受到传主诗艺“既入唐宋之堂奥,更能超乎唐宋之藩篱,而不失其己”的境界。
江西诗史在中国整个诗史上,有三个开宗立派的人物:陶渊明、黄山谷、陈三立。清末诗坛有中晚唐派与宋诗运动,中晚唐弊在力弱,没有大家,不成气候;而宋诗运动声势浩大,尤以陈三立为首的赣派、郑孝胥为首的闽派、沈曾植为首的浙派最负盛名,而三派之中以陈诗创作成就最高,也最为学者所宗。这在当时已经成为各派共识。就连抨击宋诗运动最激烈的柳亚子,1944年时也不得不承认“同光体依然成为诗坛正统”。因为一种诗派的盛行,既要有一批同声相求的优秀作家,一批成就斐然的优秀诗作,一批海内外热衷的追随者,更要有一位领袖群伦、德艺并馨的大宗师级人物,这人就是陈三立。陈三立一生交游甚广,有学界、诗界名士王先谦、吴光尧、邓辅纶、沈增植、朱克敬、龙汝霖、易佩绅、易实甫、毛庆蕃、李元度、李寿蓉、文廷式、江瀚、欧阳述、缪荃孙、郑文焯、朱祖谋、郑孝胥、杨度、夏寿田、冒鹤亭、沈瑜庆、胡思敬、冯煦、陈衍、黄遵宪等,有桐城派后期主要人物吴汝纶、易鼎顺等,有维新界郭嵩焘、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张之洞、樊增祥、严复等,有方外人释敬安、八指头陀、欧阳竟无等,皆一时名俊,无不推崇陈三立。陈三立早年还通过阅卷发现了章士钊、杨树达、秦鼎彝、林圭、蔡锷等一批新型人才,奖掖后进如夏敬观、陈衡恪、陈寅恪、苏曼殊、徐悲鸿、龙榆生、古直等,都成为一时人才。他开辟的同光体赣派,有夏敬观、胡先马肃、汪辟疆、刘龙慧、李弥庵、程学恂、王易、王浩、华焯、胡朝梁等一大批追随者,得以发扬光大。
“三立”之中,以立德为先,立功、立言尚在其次。我在阅读《一代宗师陈三立》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陈三立的道德境界。座师赞他“真湖忠孝吾犹敬,余事诗文世所宗”,道德文章皆为世所重。他的爱国主义,可与文天祥相媲美。马关条约签订后,陈三立电请诛杀李鸿章以谢天下;袁世凯称帝国卖国,他予以痛斥,“当时大盗据九鼎,怙恃凶岁横宇县”;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陈三立非常愤慨,有悲观论者,他决不与语。日军攻陷北平,要他出任伪职,他“怒骂撑拒,中心抑郁,遂成嗝疾,不能进食,凡数十日,槁饿而卒”,保持了“正气塞苍冥,堂堂故长在”的晚节,赢得了学界普遍赞誉。他淡泊名利,不慕权贵,不趋炎附势,袁世凯拉拢他,拒不赴命;蒋介石赴庐山求见,他也避而不见。这就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不趋权贵的“名节”二字。我们现在推崇的某些所谓“大师”或“宗师”,虽然学有成就,地位既高,影响亦大,但缺乏名节,“女嫁三夫”,以致于不断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并由此而改变自己的学术立场与思想观点,败坏了一代士风。记得前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的时候,其中一位候选人说,人可以经常改变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但不能总是转变他看问题的原则,否则这个人便不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这句话深具启发性。
《一代宗师陈三立》恢复了陈三立的历史地位,这是我国诗界乃至于整个国学界盛事。这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经,严谨的诗歌考征为纬,同时也综合了半个多世纪来相关研究成果,以评传的形式,反映了一代宗师的生命轨迹和道德、功业、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传统的易代士人在现实生活中沉重蹒跚却依然前行的步履;又映照出他的价值取向、心路历程与人文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传主独立与完整人格的永久魅力。
此书著者,即中华诗词常务理事、《江西诗词》主编胡迎建。胡迎建一直以振兴传统文化为己任,从事诗文的研究与写作,早已闻达于海内外。尤其在诗学方面,取径黄(山谷)、陈(散原)并独辟蹊径。1980年代末,他就开始喜好陈三立的诗文,潜心研究与揣摩,后来多次往访修水县竹土段里、西山山青庐旧址、庐山松门别墅、杭州九溪牌坊山墓地,徜徉草木之间,寻觅宗师之迹,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慨,每回都有佳咏问世。非惟如此,作者还与海内有志之士一道,致力于陈三立纪念馆筹建的呼吁工作,与陈氏后裔迎回国学大师陈寅恪骨灰,致力于《陈三立全集》的校注。胡先生之于宗师之学也,可谓用功甚勤,厥功甚伟矣!胡先生此书之作,字里行间都充沛着对宗师的崇敬感情,加上深邃的学术功力与精湛的文字功力,旁征博引,笔酣墨饱,触处逢春,叙事如亲历兴亡变化,写景如亲临风花雪月,考证论述如剥蕉心。此情此意此境界。浮躁礻扁狭之人岂可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