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刚刚结束的第16届书市上出了一件新鲜事,一本普通的高校教材,作者不是文化名人,内容是正经八百的史学研究,宣传策划也没有特别操作,连书名都是严肃古板的《国史十六讲》,却受到了读者自发的追捧。责编李静告诉记者,该书在书市之前就曾“悄无声息”地登上图书销售排行榜,并在“搜狐读书”频道
据中华书局的工作人员马昕介绍,“国史概要”是复旦大学公选基础课程中的精品课,《国史十六讲》就是上课的讲稿。作者樊树志是复旦大学的资深教授,任教44年,他开设的“国史概要”是复旦最受欢迎的公选课之一。樊树志告诉记者,将讲义公开出版的初衷是想与社会公众分享复旦大学的精品课程,这实际上是教师职责的扩大与延伸。
说到《国史十六讲》的畅销,本书责编李静认为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容易理解,而之所以说情理之中,首先是因为社会公众对中国的悠久历史有迫切的求知欲望。现在的历史学之所以被“边缘化”,樊树志认为历史学家首先应当检讨自己,不应该总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埋首写艰深论著,不妨把历史写得生动活泼。在这方面,黄仁宇、史景迁是值得学习的。
当然,仅仅有生动的文字是不够的,作为精品课讲义的《国史十六讲》,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把握和对历史事件独特深刻的理解。另外,樊树志在很多问题上都提出了个人史见,这既是本书的特点和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也受到一些质疑。
复旦大学校长办一位工作人员称,在复旦大学这样好的课程,好的讲义还很多。他希望通过这种讲义出版的形式,使社会公众能更多地接触和享受到优秀的大学课程,这也是大学对于社会文化建设和传播应尽的职责和应做的贡献。北京图书大厦的一位读者则表示,他一直很遗憾没有机会读大学,但阅读《国史十六讲》,就像选修了大学课程一样。“大学课程讲义能成为畅销书,是大学教育和社会文化健康的标志。”他期待更多这样的大学课堂原生态的图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