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书市上周已在乌鲁木齐落幕。犹记得书市展场那林林总总数以万计的新书,令人眼花缭乱。所幸书堆里值得一读的永远有限,对那些在脑海中留下印记的书,我们的阅读才刚刚开始。
或许因为这届全国书市在新疆举办,意料之中地涌现一大批写新疆的或新疆人写的书,《转场,帕米尔高原的消息》(同心出版社)无论文本本身还是篇幅,都算其中够分量的一种。多年“行走”不止的作者曾哲曾于2003年赴帕米尔高原,书中“虚构”部分是6篇关于帕米尔的小说,生动反映当地柯尔克孜牧民的生活,“非虚构”部分则是作者的“行走”随笔,包括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近距离反映柯尔克孜人生活与历史传统所表现出的人文意蕴,自然非那种浮光掠影到此一游的作品可比。
26年前,上海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沙漠深处库木都克失踪,叶永烈当年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采访了彭加木亲友、同事等50多人,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完成《彭加木传奇》,遗憾的是当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版。今年4月从新疆又传出发现疑似彭加木遗体的消息,这位科学家再度成为新闻焦点,于是叶永烈对当年的书稿进行大幅度增删,补写了10多万字,终成3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追寻彭加木》(作家出版社)。书中除资料权威之外,还专门写到彭加木的失误,使得这位科学家的形象愈显丰满。另一部值得一读的纪实作品是《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该书作者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对资料的掌握有优势,作者经过多年采访、资料搜集和深入研究完成此书,书中对1962年年初在京召开的那次“七千人大会”的来龙去脉进行详尽梳理,对于会议前后及会议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点人物进行记录、分析,传达出会议本身的丰富信息,以及这次会议对后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今年初推出木心作品,经木心弟子陈丹青对其人其文的力荐,至少在“眼球经济”范畴内大获全胜,然而半年已过,对木心褒也好贬也罢,都绕着薄薄一本《哥伦比亚的导演》,未免片面,所以《琼美卡随想录》与《温莎墓园日记》两册木心作品的出版正逢其时。前者是木心的散文、俳句集,经过木心亲自修订;后者则是木心的小说集,收入《美国喜剧》、《夏明珠》、《温莎墓园日记》等作品,并删去繁体字版中《出猎》的一小节,说是为了把“我”隐藏得更深。一绿一黄两册书,装帧继续简约。一诗文集一小说集,或可令我们对木心的理解更进一步。
上海译文出版社去年推出的“杜拉斯作品系列”曾掀起一波“重读杜拉斯”风潮,这次书市上该系列又出四种:《无耻之徒》、《琴声如诉》、《爱》和《中国北方的情人》。法国女作家达里厄塞克全球销量超过百万册的《母猪女郎》(重庆出版社)经由译者胡小跃重新修正,加上余中先的校订,亦可望为其赢得新一代中国读者。《动物记》(新星出版社)简体中文版勒口处对该书作者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定位是“一生为动物作传的人”,也可从中理解出《我眼中的野生动物》、《动物英雄》、《野兽足迹》的笔触所指,作者的文字有强烈文学意味,对动物持平视角度,其博物学家的身份又使笔下的动物角色并不局限于文学范畴,兼具动物科普意义。
近年致力于医学与文化专题研究的学者余凤高颇为多产,《智慧的痛苦:精神病文化史》(湖南文艺出版社)是他的新作,书中沿着精神病的历史源流,历数人们对精神病的态度变化,并对人类历史上患有精神病的天才人物的资质与病理进行解读,饶有趣味又理性严谨。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历经三年完成了《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上海文艺出版社),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上百个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历史文化问题,从中国文化发轫的地理空间谈起,至中国文化面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压力的“百年蹒跚”收尾,文字深入浅出,极为流畅。著名学者刘东主编,在国内知识分子群体中颇有口碑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日前又出版了《另类的现代性》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美国学者罗丽莎在《另类的现代性》中通过比较杭州一家丝绸厂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三代女工对工作、性别文化等的不同看法,提炼出中国在四分之一世纪中的现代性及社会性别的关系、变迁,可算较早探讨社会性别、现代性与权力之间关系的人类学专著。
这两年具有专业视角、通俗表达的电影书渐成图书市场不可忽略的一类,在全国书市上两本新出的“电影馆”图书不妨一读,其一是《导演视野:遇见250位世界著名电影导演》(江苏教育出版社),这是英国影评人杰夫・安德鲁对世界范围内250位导演的电影进行的专业评说,虽然一个人一部电影一页篇幅未免太少,但作者的选人选片视角连同精辟独到的评析仍可轻易将此书同满大街的淘碟指南、观影手记区别开来。其二《伍迪・艾伦:电影人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则是这位极富知识分子气的电影大师的传记,顾名思义,他的一生与电影结缘不浅,不同人生历程,由不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完全可以窥出大概,看过他电影的读者,会在书中读出光影之外的另一个伍迪・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