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通著的《中国史学史》最近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这为广大史学史研究者阅读该书提供了方便。
蒙文通是研究史学史的名家。1946年,顾颉刚在评论当代中国史学及史家时,就提到蒙文通的史学史成
蒙氏的《中国史学史》,的确有自己的特色。20世纪前期出版的中国史学史著作,尽管详略有所不同,但大都受到梁启超提出的史学史框架的影响,即讲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的趋势等。蒙氏的书却未见受梁氏影响的痕迹,他很重视论述历史哲学的问题,重视史学与经学、文学的关系。该书共有四章,第一章是晚周至汉;第二章是六朝至唐;第三章是中唐两宋;第四章是明清。由此章节安排可以看出,蒙氏没有以朝代的更迭作为划分史学阶段的依据,依据的是史学思想的变化。他说:“窃以中国史学之盛,有三时焉。曰晚周,曰六朝,曰两宋,皆思想廓落之会也。体制革新,陈义深远,宏文迭出,名家踵武,虽汉唐盛世,未足比隆。”“舍此三时,虽有纂述,才记注耳”。因此,晚周、六朝、两宋在这部书中所占篇幅最多。蒙文通的史学史研究,以明变为宗,在史学转变处,着墨较多,而对一般史学史重点论述的《史记》、《汉书》以及唐朝的八书、《通典》等却写的很少。蒙氏重视学术思潮、学术派别的梳理,如把晚周史学分为三系:北方功利说、南方神怪说、东方圣智说,并指出这三系所对应的思想体系,很有见地。对两宋时期的史学派别如经制派、义理派、事功派以及地域性史学等,他都旁征博引各类资料,将其源流梳理得井井有条。他还认为史学与哲学关系密切:“哲学发达之际,则史著日精,哲学亡而史亦废”。他把史学思想置于当时的哲学思潮下进行分析。深厚的经学史修养,使他在史学思想的论述上,表现出高屋建瓴的气象。蒙文通的《中国史学史》,语言古雅,思想深邃。其中的很多观点,令人深思;其研治中国史学史的路数,也值得今人借鉴。
蒙文通曾受业于廖平和刘师培,于经学甚有研究,所作《经学导言》,为廖氏称赞,谓“文通文如桶底脱落,佩服佩服,将来必成大家”。其《经学抉原》,对经学源流之爬梳,多有独到见解。他写的《井研廖季平师与近代今文学》、《廖季平先生与清代汉学》、《井研廖师与汉代今古文学》,对研究近现代学术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他的《评〈学史散论〉》(《学史散论》为刘咸α所著),反映了他对中国学术的总体把握,很能体现他研究学术史的见识。蒙氏关于经学史、学术史的著述与史学史有密切的关系。该书编辑了12篇这类文章作为附录置于后面,与正文相得益彰,增添了其《中国史学史》的分量。
《中国史学史》,蒙文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