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今天这个社会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品质――比如,经典作品的忧郁感、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重和意境,等等。更多的文字,则是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热闹。
张翼健:
我们一直在提倡创造性,如果不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创造性就无法表现出来;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民族讲的是积累、感悟、启迪、灵性,就要多读好书。
陈金明:当今许多西方国家都把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课程来看待,这也值得我们关注。需知,文学教学意味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最鲜活的智慧。
孙荻芬:阅读是终生的。语文教育不光是解决技能问题,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自觉性。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还要扩展,这就需要培养,而语文教育比任何学科都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今年国内某图书网站作了一个中国青少年阅读概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6.4%的人表示喜欢读书,38.4%的选择平时看漫画,56.8%的选择现代小说,选诗文的,占4.8%。
这个结果表明,如今的青少年还是喜欢读书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读书。因为在日常的阅读中,即使是读书,很大一部分人进行的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往往是为了获得特定的信息或感官的轻松。这样的阅读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大众阅读活动的主流,并且在学校广泛地散播着。这种阅读掩盖了对阅读内容的敏感与批判,在一定程度上,阅读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对社会和人生的严肃而深刻的思考,没有产生、引发对自我、外面世界思考的动力。
北大教授曹文轩认为,今天的中学生们,阅读量仍然非常不够。而对于正当有效的阅读,他的理解是:将对经典的阅读,作为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今天这个社会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品质――比如,经典作品的忧郁感、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重和意境,等等。更多的文字,则是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热闹,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
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著名学者杨义认为,人文精神事关国魂、国脉、国力,应当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教学之路。应当让学生在记忆的最佳时期,多读一些经典作品,记一些美文佳句。
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较大的改动,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要求广大中小学生阅读。以附录的形式做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和“关于优秀诗文推荐篇目的建议”。“建议”以开放的姿态推荐了50余种课外读物和240篇优秀诗文。
修订版彰显实用性
为了配合“新课标”的实行,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3年5月编辑出版了一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50种),入选书目均为“新课标”所推荐,出版至今,累计发行近1500万册,总码洋近两亿元。2006年,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参考了师生意见和建议,人文社在2003年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与修订,并冠名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版),今年5月下旬在全国统一一次性推出。
修订后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共计60种,篇幅新增数十万字,除仍保留版本完善、注释详尽、译文准确、导读到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等几个特点外,其修订工作主要聚焦于如下两点:在书目选择上,增加调整了十种中国当代文学的佳作或中外现当代文学的综合选本,弥补了原有“新课标”当代作品略显不足的缺憾;第二,从内容上,每种图书都增加了一项简明实用的由“文学常识”、“要点提示”、“学习思考”等三部分内容组成的“知识链接”。由“文学常识”、“要点提示”、“学习思考”等三部分内容组成的“知识链接”尽现本次“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的重点。一方面,它尽可能地将历年来全国各地各版语文考试中与本丛书密切相关的试题收入其中,由此展现本丛书与现实语文教学与考试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它又超越历年语文试题的局限,从专家视角提出了从这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所应该学习与掌握的更多知识点。从而使整套丛书的内容更广泛,知识更实用,选择更灵活,针对性也更强。
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评价说,人民文学出版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出版,对于落实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将有很大的意义。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认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本)的推出,使推荐的书目更全面、更完整,更贴近一线师生的需求。虽然目前课外阅读的版本多,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对来说更具有权威性,版本原创多是人文社的,有名的作家翻译家都直接参预这套书的写作或翻译。因此,这套书整体质量属于上乘,包括编排和印刷质量。陈金明最感兴趣的,是每本书前面的导读,包括知识链接、文学常识、阅读提示、学习思考、要点提示等等,可以引领师生更好地学习这本书。
强制阅读的意义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郑国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将中小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初中、小学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初中生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增加了阅读推荐书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在阅读推荐书目中,小学、初中、高中通盘考虑,互相衔接,其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我们强调中小学生的阅读,总是说的“课外”,而这里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是“课外”与“课堂”相结合,以后的中学语文课中,都要开设相关的选修课。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更具“强制性”。
作为人的发展来说,吸取中外文学史及文化方面的精华,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必须具备的基础,只有很好地吸取人类文化精华,人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类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一点对青少年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张翼健提出,我们国家社会文化层面文化修养较低,这种文化修养层面底阻碍了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我们一直在提倡创造性,如果不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创造性就无法表现出来;从我们国家语文教学现状看,一百年来走的是向苏联和西方学习的道路,脱离了汉语文教育的规律,背离了汉语文教育的特征,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民族讲的是积累、感悟、启迪、灵性,就要多读好书。而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背离我们民族汉语文的传统和规律;我们整个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因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带来很大弊端。这种弊端处理不好的话,会使我们的人类异化,所以有必要克服所谓科学主义的片面性的东西,应该重视人类文化家园的建设,而未来社会对一个民族的素质要求最核心的有两点,一是创造性,二是道德的不断完善,只有这两点做好了,民族才能发展得更加完美。所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这套必读书目,对于青少年成长非常有意义。
整个民族都应倡导读书
北京五中语文组组长李峰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先去本校的图书馆查阅了一些相关书籍,她发现摆在书架上的各种版本的课外阅读书目繁多,有些内容是重复出版。李峰说,从出版方的出发点来讲是好的,他们希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对学生们来说,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是个难题。
她认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版)选择的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书目也不错。“最好的是前面的导读,学生能从中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书的内容和作者。我认为还应该增加同时代其它可以与之匹敌的书目推荐。这样孩子们可以深入下去,而不是浅尝辄止。另外有一点,丛书冠以‘新课标’,如果进课堂进学校,必读就能贯彻下去,如果不能进课堂,就不能完成对这套书的检测。”
李峰介绍,在五中,学生们的阅读有两种方式,一是组织活动走进书店、走向社会调查各界人士“影响自己人生的三本书”,借此得知哪些书值得阅读;二是老师向学生推荐书目。缺乏阅读的孩子,在文学素养上是一种缺失。经过常年坚持不同形式的阅读,学生更有文化更有思想。李峰说,让孩子们带着思考阅读,比必须要求阅读效果更好。
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许多老师谈及,当今学校可谓应试题海的一统天下,新的课程标准为中学推荐的阅读书目,做起来还是很难的。但是,文化素质的积淀,从长远处看和应试是一致的。陈金明说:“我本人倡导,应该从教师做起。比如北京市109中学的权晔老师,就将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看作是教师的天职,通过读书提升老师的整体素质,激发创新思维。课外阅读实施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应试的背景,但有些省市,比如辽宁教育厅教研室就把书目落实到考试内容,这样就可以促进推动课外阅读。操作层面上落实了,比泛泛地号召更有说服力。整个社会都应该倡导阅读氛围。光学校不行,整个民族都来倡导读书。少读书是民族的悲哀。”
阅读是终生的。语文教育不光是解决技能问题,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北京教科院语文研究员孙荻芬认为,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还要扩展,这就需要培养,而语文教育比任何学科都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作为编者,首先要有权威性,让学生花较少的时间阅读到精华的文章,避免做无用功;其次,编者毕竟不是作者,再好的概括也不能代替学生对作品本身的体验。如果把作品的提示、导读放在文后,可以给读者留有更大的空间,再配合这些做一些专家、作者的讲座,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关键是可以教会学生怎么读懂文本。
所幸的是,从出版方、学校以及作家等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并引领孩子们的读书。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徐贵祥的作品《历史的天空》入选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高中读本。得知这一消息后既惊且喜的徐贵祥还是首先反省了一下自己的作品,从思想内容,从叙述技巧,甚至包括语法修辞都想到了。徐贵祥说:“入选的作品都是中外名著,自己能入选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小时候我们读课外读物时,感到作者都太神圣了,现在自己的作品也进入到这个系列,感到诚惶诚恐。《历史的天空》也许不十分完美,但希望给年轻的读者带去健康的文字和健康的心情。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声音,过去的时代传递的更多的是英雄主义的思想,到了年轻的一代,应该引导他们更深层次、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更加正确地、客观地深入地去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民族。这是作家的职责。”
陈金明指出,课外阅读贵在坚持。语文学习有两只翅膀,课内课外同样重要。展开双翅,语文才能腾飞。现在中学生语文水平低下,阅读面过窄,而造成词汇匮乏。实践表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以一定的阅读量为依托的。作家的开放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加上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两个想象力撞击是产生创造力的火花。国外很多把文学艺术这种课作为创造力的课程。艺术教育对人类创造力培养有直接作用,人的感性能力在创造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今许多西方国家都把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课程来看待,这也值得我们关注。需知,文学教学意味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最鲜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