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开秘密花园的钥匙

2006-07-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蕾 我有话说
秘密在儿童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孩子们,不管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有秘密体验?拥有秘密在儿童的生活和成长中是一种有益的现象吗?秘密具有什么道德意义吗?秘密是阻碍人与人之间坦诚交流的不健康屏障吗?保守秘密和内向性格有关系吗?我们为什么要看重儿童的私人空间和私人物品呢?

对于这些一系列

有关“秘密”的问题你曾经仔细思考过吗?来自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和荷兰育奇特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儿童的秘密”的课题成果《儿童的秘密》一书正是通过现象学的方式,研究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秘密是如何让儿童明白和意识到自己逐渐拥有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探索儿童秘密和隐私的体验,从而发现秘密在儿童个人成长中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这项国际项目的两位主要负责人,一位是来自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的马克斯・范梅南教授,他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惟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小学》杂志的主编,同时他也是北美和欧洲六种教育和人文科学研究国际学术杂志的顾问或国际编委。另一位巴斯・莱维林教授则是来自荷兰育奇特大学,他是《国际质性研究方法》期刊的欧洲编辑,同时也是荷兰一本教育杂志的主编。这两位国际知名学者所进行的这项关于秘密的有趣而专业的项目历时几年,他们从成年人和年轻人那儿收集了许多童年秘密的回忆,大多数是普通秘密。他们还和儿童一起进行了关于秘密的研究,比如撒谎,耍小聪明,编造故事等。他们希望通过一些关于秘密的调查、研究发掘出秘密在教育学方面的意义。

在《儿童的秘密》一书有两个主要特色区别于其他关于秘密的研究著作。一是研究者关于的儿童秘密主要着眼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秘密,对那些迄今为止在心理学、精神病学和政治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各种各样儿童时代的秘密感兴趣。儿童日常的秘密有些与个人有关,有些与家庭有关,有些秘密存在于兄弟姐妹之间、朋友之间,或者教师与孩子之间。“有美好的秘密、深沉的秘密、亲昵的秘密、社会的秘密、也有可怕的秘密、尴尬的秘密、恐怖的秘密、阴森的秘密、不情愿的秘密”。虽然秘密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范畴的,但秘密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生存秘密、交际秘密和个人隐私。两位研究者认为生存秘密是把整个人都看成一个秘密或者一个谜,与生存秘密不同的是,交际秘密与某些藏于内心的或者无法表达的、无法触及的东西有关。而谈到个人秘密则要回溯到“秘密”一词拉丁语原词“secretus”,意为“分离、拆散、隐秘”。秘密“不只是体现了当事人与其自我或其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秘密就存在了第三种情况,就是有时候我们不愿与别人分享某些想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保守个人秘密。儿童的日常秘密藏于他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如秘密的藏身处、通道、衣柜、过道和滑板门等,他们也可能会有他们自己的秘密物品、秘密宣言、秘密发现和秘密仪式。

《儿童的秘密》一书的另一个特色是该书用现象学的方式研究秘密对儿童成长的教育意义。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源于现象学、解释学思想。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海德格尔、庞蒂、萨特、伽达默尔等在一起,形成了欧洲大陆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运动之一: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提出“回到实事本身”、“直观事情的本质”、用“还原的方法,描述事情的本质”,强调“生活世界的在先给予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始终在先被给予的、始终在先存在着的有效世界,每个目的都以生活世界为前提。”而现象学教育学思想则起于德国和荷兰,在德国现象学教育学被称之为“人文科学教育学”,在荷兰被称为“形象学教育学”。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现象学教育学在欧美的教育领域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儿童的秘密》正是通过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式,探索秘密是如何被体验,秘密在社会生活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秘密在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环境中的具体实例,秘密在儿童生活中的意义何在、隐私和秘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关于秘密的教育学问题。用现象学教育学的方式将研究关注于直接体验到的普通生活世界,而不是概念化的世界。这样所关注的是儿童的真正经历和体验的样子,书中大量有关儿童对秘密体验的真实叙述,直接揭示了儿童的秘密与其成人后的生活所具有的关系。

《儿童的秘密》探讨的核心便是探讨秘密对儿童的教育意义。父母和教育者若能从儿童小时候就正确对待孩子的秘密,承认孩子的隐私权,为孩子的秘密创造空间,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秘密,才能知道如何和孩子亲密无间时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正是为渴望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打开儿童秘密花园的钥匙。

[加]马克斯・范梅南,[荷]巴斯・莱维林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