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别给北大戴高帽子了

2006-07-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江苏省宿迁市 孙正龙 我有话说
据报道,7月2日,站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的演讲台上,农民工刘俊以几句纯正的英语作为开场白,讲述了自己对学习的渴望。这一天,他欣喜地获知,北京大学开办的平民学校将实现自己的求学梦。

读到“北大为农民工开办平民学校”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感动。北大,这个不只在农民工心中需要仰视的神圣殿堂,竟将俯

下身子给农民工开课,这实在是让人激动和鼓舞。消息称,北京大学“一直十分关注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并进行了持续的研究”。看来,北大果真是把农民工培训问题摆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然而,细细品味这条消息,却并不是这么回事,其真正的定位却是“为支付能力较弱但有培训需求的校内务工人员开展职业发展观、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免费培训”。这就是说,北大所谓的“培训农民工”,其实是“培训北大自家的职工”;所谓的“平民学校”,其实是“自家员工的培训学校”。这应该属于“自留地”“小金库”一类的,就像供电部门为其职工培训安全用电常识、医院为其职工培训健康常识一样,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那种。显然这是在为自家内部职工提高素质采取的必要措施,而不像各媒体兴高采烈地在标题中所凸显的那样,是“北大为农民工开办平民学校”。

确切地表述应该是“北大为校内农民工开办平民学校”。当然,如果这样去做题,其意义就要减损,但却更接近事实,更为客观真实。而像这样模糊表述,则有拔高之嫌。拔高不要紧,至多给光环罩身的北大再增加点光亮而已,可对于读者来说,却是一种误导,会让他们觉得北大现在是农民工想来学习就来的地方。可如果真的把大批农民工引导过来,这“平民学校”是不是一概接纳并为他们开课呢?

这倒让我想到8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倡导开门办学,在北大办起了校役夜班,使全校230多名工友得到业余读书的机会。起先也是在校内开办的自家职工的学校,结果却引来各地求学者,北大也由此成为一所平民可以自由进入的学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