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中,“灾变”是一个极其可怕的字眼,它往往意味着人口的大量伤亡,财产的严重损失,常常在一刹那间,它就会让人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如何有效地应对灾变,尽一切可能去减少灾变造成的危害,这是一个困
应对灾变首先需要理解灾变。过去,人类因为缺乏科学知识,不能理解灾变,当灾变降临之时,人们惊慌失措,以为世界末日来临,有时不得不乞灵于神灵或巫术。书中说,中世纪末期,有某大人物提出,在宗教仪式上将几个人用文火活活地烤死,可以预防地震。这种“防灾”方式显然是难以奏效的。
该书指出,许多灾变造成的损失是由于人们自己的无知和愚蠢造成的,发生在最近的两次地震恰恰证实了这一论断。印尼和日本两国不幸都处于地震多发区。据媒体报道,2006年5月27日,印尼中爪哇发生了里氏6.2级地震,造成6千人死亡,5万余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美元以上。仅仅十几天后的6月13日,日本九州也发生里氏6.2级地震,只有7人受伤(实际上直接因地震受伤的只有6人),无一人死亡;而且没有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日本和印尼的事例表明,只因理解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同,同样的灾变造成的损害程度有天壤之别。据专家分析,日本凭借其经济上的优势,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震动平台,利用实体建筑试验找出建筑物的最佳抗震方案,用法律保障这些措施的实行。同时,日本政府每年都组织国民进行防灾演习,民众具有极强的应对能力。在科学家、政府和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下,日本成为世界上的抗震强国。相比之下,印尼在各方面都远远不及日本。据报道,印尼地震中有大量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严重伤亡,而这些房屋都是年久失修的,抗震能力极差。另外,印尼人防灾抗灾的意识十分薄弱,这都使印尼人在地震面前无力抗击。
读完《灾变》一书,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对灾变做出反应,人类首先要用科学方法去研究灾变的原因,据此制定预防和救助的措施。如何预测和预报地震、火山喷发以及飓风等灾变;修建什么样的建筑物能够有效地抵御灾变可能造成的危害;灾后的救助工作如何进行,等等,都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理解灾变绝不仅仅是科学家、专家、政府官员等少数人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职责,因为应对灾变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科学研究,以及建造达到标准的建筑物,需要政府的大量投资,而巨额的资金是从社会成员创造的物质财富中征收的。大众积极参与防灾训练,在灾变降临之时服从指挥,沉着应对,对于抗灾的效果至关重要。所以说,应付灾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高素质的国民;高效、负责任的政府;发达经济基础上的高科技……这些对于减少灾变的危害缺一不可。
《灾变》虽然是从科学技术谈起,但是,更注重于社会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第7章“历史上的饥荒”将饥荒定义为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秩序的崩溃,进而导致的食品短缺,认为决策失误、意识形态上的盲目与专制等因素比气候异常等自然原因对饥荒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指出,这类灾变应该是可以避免的。第8章《痨病》指出,结核病的蔓延在穷人是由于生活、工作条件的恶化,在富人来说则是由于过度奢侈的生活破坏了他们的健康。由此,我们也联想到更多的相关问题,例如,艾滋病、癌症等疾病(书中没有正面论述这两种最具杀伤力的疾病)之难以根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自身的反常行为造成的。注射毒品和性行为的放纵无疑助长了艾滋病的蔓延。而在中国,贫困地区人民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悲剧性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仅仅依靠医学技术并不能消灭艾滋病。所以说,人类自身要对灾变负一定的责任,认识这种责任也应该是理解灾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灾变》一书包括了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考古学、古生物学、数学、气象学、地质学、医学、建筑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是多学科结合研究重大课题的开创性尝试。更为重要的是,该书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的真正有机结合”,这正是任何一个学科的每一位学者都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虽然书中的一些内容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显得有些艰深,但是从总体来看,该书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第一章“超新星的大灾难和恒星的大灾难”对天体演化的描述像是“科幻小说”,书中写道,“宇宙的一切来自一次巨大恒星毁灭的壮丽天文现象。……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全部是由恒星的尘埃构成的”,“一系列的灾变造就了我们。组成我们骨骼与血液的钙、铁原子就是在50亿年前发生的那次超新星爆发的恒星灾难中形成的。恒星的灭亡导致了宇宙中化学物质变得丰富,它也导致了我们呼吸的氧气,我写这本书时所用的墨水的形成”。该书第二章从宇宙转向地球,论述人类史前的灾变,着重探讨了恐龙灭绝之谜,读来像一部“侦探小说”。书中指出,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使得哺乳动物发生爆炸式的进化,从现在看来,“这是生命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我们应该把我们人类的存在归功于那场使恐龙灭绝的大碰撞”。接下来,该书才开始论述人类面临的种种灾变。这样,这本书就将地球这个狭小的人类生存空间与广袤无限的宇宙联系了起来,正如书中所说,“关于灾变事件解释的争论为探索人类世界观的变化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观念的变化提供了一个视点”。
《理解灾变》,[英]波力奥主编,郑毅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