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难忘的人大版新闻学教材

2006-07-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单澍铭 我有话说

  现在想起来仍然怀念年轻时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也许是喜欢读报的缘故,从小就爱读《中国少年报》,上山下乡时自费订阅过《光明日报》。读的时间长了,对编报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就喜欢上了新闻学。那还是1985年,我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几次到县城的新华书店都没找到这方面的书籍。那时还爱好集报,对新闻学中最

感兴趣的是报刊史部分。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不但是中国报刊史研究著名专家,还热情支持方兴未艾的民间集报活动,于是就冒昧地给方教授去了信,询问他的新著《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和《中国近代报刊史》以及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教材的出版情况。信发出去之后我有些后悔:教授工作那么忙,能给我这乡村教师回信吗?

也不过一周的时间,我真的收到了方教授的明信片,留言处密密麻麻都写满了,介绍了所询书籍情况。于是,我按图索骥,给人民大学出版社汇去了20多元钱,邮购了7本教材,除了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外,还有《报纸编辑学》、《新闻采访学》等。

我至今不忘这套书给我带来的变化。那时学校正在由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向,县教育局从局机关新派来了书记和校长。我所邮购的书是一包,收发室的同志按以往惯例觉得这么一包书肯定是学校订购的,于是就送到了校长室。新来的书记也没仔细看就打开了,一看包里的图书,觉得不应该是学校订的,这才仔细看了看外包装,于是就派人把我喊了去。

那时的我在领导面前还很腼腆,倒是书记平易近人,就这件事与我唠了好长时间,并且对我的爱好很是赞赏,希望我能在学校宣传方面做点工作。我当然乐意了,为新兴的中等职业教育鼓与呼,正是很好的新闻点。我边阅读这些教材,边把学校的改革写成消息,投给了报社。很快地接二连三在报纸上刊登了。在新闻写作上我虽然起步晚,但一开始就选对了教材,边学边练,少走了许多弯路。

读这些书真的让我尝到了甜头。转过年来,学校书记又把我推荐到县教育局工作。那年代“尊师重教”是新闻报道的热门,我接触了许多社会各界的典型,使我学到的知识更是有了用武之地。更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之余,我从感性的对报刊的喜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没事的时候就研究报纸,研究杂志,虽然不在报社工作,但《报纸编辑学》硬是凭着爱好读了一遍,为以后的评报评刊打下了理论基础。曾评过省城的一家金融专业报,发在北京的《中国报刊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前身),省城报社总编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那时对评报评刊很入迷,曾有过那么两年,在《新闻出版报》和《新闻出版交流》等杂志连续发表了20多篇评论文章。

真的很怀念1985至1995年那段业余“练摊”的时光。写新闻的同时还写散文,写书评,很荣幸成为了大连市作协会员,还参加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当然,几十年的工作与读书中,我也读了不少的书,也包括人大社的其他的书,但无论如何我也忘不了前面所提到的这段读书经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