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原同志去世已经一年多了。一天,我翻看着《陈原出版文集》,禁不住泪水慢慢地流下面颊。那涩涩的泪水,那迟来的荣誉,那过去的时光……我不禁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一)讲课
1998年12月3日下午3时,新闻出版署办公大楼9楼会议室,正面大屏幕上醒目写着《迎接信息时代的挑
(二)聚餐
陈原同志的著作很多出版社都出版过,他拿了一次又一次的稿费。大家都很羡慕。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工作在他身边的年轻同志,他每次拿到稿费就请我们聚一次餐,尤其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更是频繁。马克西姆、新侨饭店,中餐、西餐,我们吃了很多很多次。
每次聚餐时陈原同志都亲切地与我们交谈,问问同志们工作情况,个人生活情况,单位、国家的大事小事,十分融洽。我们中任何一个人进步了,他都由衷地高兴,有了问题帮助我们解决,让我们每一位同志难以忘怀。聚餐时他还给我们讲一些国内外的趣事、新闻,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记得他讲述他使用电脑的一段经历。一次他在电脑上用了一个人机对话系统,他自己的观点讲完,这个程序就一一进行答复。电脑讲得很温和很迷人,但是绕来绕去,总是顺着他兜圈子,他一生气,骂了一句“笨蛋”就要关电脑,但是电脑屏幕上闪出一行字“骂人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有时他老人家也讲一些深入浅出的道理给我们听,记得一次吃饭时他问我们:“你们是不是经常看看业内过去的报纸、期刊及自己的文章、发言、总结报告等。”我们一致回答:“谁还看那些,早就扔了。”他说:“历史在看着我们呢,经常看看过去业内的报纸、期刊、自己的文章,可得到许多好处。一、看看业内重要举措和动作是否取得效果,用实践来检验一下对错。二、看看自己是不是吹牛了,指标定得是不是高了,许的愿、答应的事是不是完成了,不要说完就忘了。三、自己过去认识到的缺点、错误,是不是改正了,是不是又犯了。”在这种勤于反思的作风方面,陈原同志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典范。比如商务印书馆的馆讯就是陈原同志创办的,从1979年第1期至今已出版了1288期。已经三任领导继承了,在这任继任者的手中,又从黑白印制改成了彩色印制。平时翻看馆讯,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反思的参照,它毕竟是商务印书馆的脚印。
(三)未完成的选题
在商务印书馆的办公楼三楼东南角一间不太大的普通办公室里,陈原经常与一些作家、翻译家、出版家、编辑记者谈论关于各种图书出版的情况,大到选题,小到字号。我也有幸经常被叫到陈原的小屋去聊天。记得谈话中他说到年轻时看过一本叫《尼罗河传》的书,曾想过如果我们民族有人写出一部《黄河传》该有多好啊!黄河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多少欢乐和忧伤啊!在战争年代冼星海用音乐符号写了黄河,乐音感染了即使没有到过黄河的听众。这是中华民族的魂!《黄河传》如果写出来的话应该也会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可惜这样的作品还未见到。前几年我馆出版了一本《牛津简明英国史》,由于这本书的出版,他又在构思一个选题《商务中国简明通史》。选题的要点是:从民间的、通俗的角度,把历史用一个一个有趣的故事串起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趣味性、故事性。希望能邀请一位通俗小说家来写,既可通俗易懂,又可在民间流传。把中华5千年文明史,浓缩到一部几十万字的著作中,有几人能做到呢?但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确实需要这样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