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赵玫:更喜欢天马行空编故事

2006-08-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舒晋瑜 我有话说

  “作家要存在,必须不断变化,即使你的变化是失败的。”赵玫说,她总是喜欢“变样子”。她的新小说《秋天死于冬季》(四

川文艺出版社)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动笔的。故事的主角是大学教授和研究生,他们的研究对象是昆德拉。故事完全是中国的故事,“变化”之一是赵玫尝试让读者从任何一个章节都能读进去,而且任何一个章节都可以独立呈现。赵玫也有遗憾:“我那两篇关于昆德拉的书评本来应该放进书里,后来被拿掉了。这样就不完整了。”不过读者反馈让她很欣慰:这部小说的不同章节曾在《大家》、《花城》等杂志发表,读者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赵玫觉得自己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她说:“作品需要读者有参与意识。读者也要思考。”另一个“变化”是,在《秋天死于冬季》中,常规的道德理念大部被颠覆。对此,赵玫的解释是:“这是我自己制造的人物事件,我希望在这样的冲突中展现更多的人性。我总是希望颠覆。”

赵玫一直对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比较关注。她喜欢揭露他们身上的劣根性。赵玫说:“我要把对于社会的思考、对历史的思考写进这部小说,‘文革’是我亲身经历的,我看清了那个时代人的表现、表演。而且,写距离当代较近的故事,也是一次温故知新的历程。我想在《秋天死于冬季》这样的方向下,再写一两部作品。”

语言奇异是赵玫作品的一大特色。比如说,她作品中的对话一直不加引号。“如果前面引后面引,叙述起来太麻烦。引号就是障碍。古代的人从不加引号,历史的书籍也不加,所有标点都是外来的。即使是加了引号,也不完全准确。这是我的语言方式,是我独立的风格。”赵玫说,“我特别在乎语言,我追求语言的完美和纯粹,但有时候仍然觉得,我想象的是这样,但表达出来不是这样。这时候就得停下来。”

赵玫是温婉的、细腻的,同时又不失热情开朗。这些看似矛盾的特征在她的作品和性格中都得到和谐的统一,使我们在阅读中总能有新的感悟和体验。20世纪80年代后期,赵玫以短篇《巫和某某先生》、《无调性短歌》,中篇《展厅――一个可以六面打开的盒子》等作品,奠定了自己在文坛“先锋派”的地位。90年代,她先后完成《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等历史小说。但是她感觉历史人物的写作受到的框框太多,创作时心态不自由,而自己更喜欢天马行空编故事。所以,从那之后10年,赵玫没再动笔写长篇,直到最近出版的《秋天死于冬季》打破了这个状态。恐怕这也是这本作品为读者期待的理由之一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