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心目中理想的书评报纸

2006-08-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朱航满 我有话说

国内书评类报刊时有新面孔出现,也常常可以看到老面孔的消失或起死回生,甚至一些书评类报刊的反复生死都成了媒体上的新闻。以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不少书评报刊看似丰富实则空泛,且许多文章读来感觉缺乏生气和锐气。一份好的书评报纸,首先是一家文化报纸,要气象大,信息量大,文章质量高,原创性的东西多,这

些都需要建立在报纸较为雄厚的实力之上,此为书评报纸的基本。

《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是今年出现的一个新面孔,很快吸引了我的眼球,每次都会认真阅读,还有幸发表书评文章。与该刊编辑通信谈论个人对于书评报纸的认识,他们建议扩展成文。以下是我个人对书评报纸的一点粗浅思考:

一是对所评论书籍的选择。我以为应该多选择那些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和可读性的书籍推荐给读者,特别是那些能够激荡心灵的书籍。什么样的书籍该推荐呢?我认为是有价值的书。所谓“有价值”,就是在思想与艺术上“有创新”。即使有的书籍有失偏颇,但如果能够给予读者启发,也应大力推荐;人云亦云、复制模仿的书籍应予以拒绝;粗制滥造、颠倒黑白、无病呻吟且影响较坏的书籍则应适当予以批评。除了思想的原创性以外,在选择书籍上,要尽量将那些可读性强的书籍介绍给读者。

二是书评文章的风格。总的说来,书评还是一种论文体,强调评论多,要求客观、准确,一针见血。但书评还必须具有很强的文学与艺术价值,一篇完美的书评文章是一件让人愉悦的艺术品。书评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一种新生,而不是书籍的附生品――它是评论者思想与艺术的结晶。现在人们似乎提倡短文,但也不必因噎废食而拒绝漂亮的长文,或将一篇完美的长文删改或阉割。岂不知文章长度往往影响是否精微传达评论对象的微妙之处!对于那些无力完全阅读所评书籍的读者而言,如果能够阅读这样的一篇长篇书评也足矣。

三是书评报纸须承担的功能。作为面向较高层次阅读群体的书评类报纸,良好的定位是必须的。书评报纸不是专门的研究性报纸,当然更不是出版社与书商的御用宣传机构,那么书评类报纸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开创倡导启蒙与普及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启蒙在中国是未竟的事业,现在很多拿着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知群体却根本没有一些人类的基本常识与思维,文化修养也让人担忧。所谓“启蒙”,就是要传达一种现代意识,将那些散发着自由精神的思考结晶传达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后获得一种心灵的解放;所谓“普及”,就是要面对大多数的读者,而不是去迎合小众读者的口味。因而,应该多多将那些能够唤醒大众读者心灵的文字予以发表。

四是书评报纸必须具有专业品质。书评报纸作为一个平台,必须具有专业品质。除文章质量的专业品质外,在视野与广度上也需要尽量拓展空间。首先,应策划专题。以专题的形式来出击,无疑会使读者在阅读中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例如,针对某一个文化现象,将近年来出版的好书进行有系统的评介,或者定期对出版界某一类的图书进行总结。这样的策划,既可以避免读者去辛苦搜集,又扩大了其阅读视野,有了比较和鉴别的眼光。再如,今年是鲁迅先生去世70周年,是否可针对今年出版的有分量的鲁迅著作、研究、传记、资料等进行整合,邀请相关人员撰写评论呢?其次,设立专家推荐其正在阅读图书的栏目。专家学者和作家阅读经验丰富,视野开阔,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时间专门来写这种不被算作科研成果的书评文章。因而,可否邀请一些专家担当顾问,将他们读过的好书推荐给读者。每次只需三言两语,但往往很受读者欢迎,且信息量会更大。另外,还可以将一些曾经影响过专家学者的书籍以书单的形式推荐给读者,也不必完全拘泥于新书。

书评是将来文化报纸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美国的《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纽约书评》、《纽约客》等报刊的影响力都可以证明。以前看李安的电影《推手》,女主角是一个美国作家,她的新书刚一出版,就迫不及待地在《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寻找有关自己书籍的评论文章,可见该报纸的影响力。据说,西方国家报纸很少有文学副刊,主要以书评版面为主。我以为,书评刊物在中国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