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西风》、《咖啡苦不苦》、《今晚在哪里》,陈丹燕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陈丹燕用散文的叙述方式记录自己长达16年的旅行观感,从早期的《咖啡苦不苦》、《今晚去哪里》,到写得越来
她“一个人,背着沉重的包,走在异乡的街道上。全凭命运的指引……”去了多多少少的咖啡馆、博物馆、老房子、墓地、画廊和名人故居,意图仅仅只是为了造访自己的精神故乡,不带一点功利目的。
她以自由随意的形态,描绘文艺复兴、巴洛克式美轮美奂的古老建筑,概述具有代表特征的一小段历史,写旅馆逸事,写自己“重归”,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在她笔下交相辉映。欧洲人优雅的生活情趣,欧洲生活不可或缺的音乐与咖啡,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在这一系列的每本书中。在《咖啡苦不苦》中,她写形形色色喝咖啡的人,体会到“欧洲历史是写在咖啡桌上”的,体会到少了这两个元素,维也纳、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就会变调、走味。
《漫卷西风》则主要记录作者13年来五次来往于上海到维也纳间的内心感受,它们分别以“维也纳的颜色”、“希茜公主”、“慕尼黑房东”、“多瑙河”以及“弗洛伊德”为叙事经线,以作者自己年轻时代对这些事物的仰慕以及现时的身同感受为叙事纬线,经纬之间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和事,组合在一起,还不时出现交叉、渗透,我们和她一起从美泉宫想到上海的新光电影院,由圣彼得堡涅瓦大街的行道树看见上海淮海路上的法国梧桐……
在她的书中,一些看似琐碎的东西却构成了作品内在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的审美愉悦。
这套书的最大特点在于语言较少装饰,文风简洁朴实,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诚恳和坦白。她习惯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去记录,以哲人的头脑去想、去评论,像诗人一样倾诉自己的爱憎情仇。
在旅馆的小床旁,看见大枕头中飞出一根白色的小绒毛,她会问,“那是在欧洲哪一个绿树环抱的小湖里长大的鸭子身上的”;在日本品尝加了绿茶粉的咖啡,她感慨,“口味很复杂和沉稳,像是一个人想要无声地从什么缠绵的东西里面挣脱出来似的”;在西班牙咖啡馆的灯光下,她对“两个人在小桌子上鼻子对着鼻子,像是兵戎相见,可其实却是在说心里话”觉得十分有趣。在她眼中,甚至连墓室都不那么死气沉沉:“那些充满装饰的巨大石棺是阴沉的,但这里还是有着安息的气息。”我们从这些活生生、水灵灵的文字中,读出了儿童看世界的抒情和细致。
小中见大,是这套书文风的另一特点。她在彼得保罗要塞面对一把上世纪的女用太阳伞,产生了一连串的遐想:这把伞经历了73年革命的洗礼居然还能幸存?它在夏天极短,寒冬为主的国家用途不大,居然没被丢失?它在使用时,必须与旧式贵族服饰相匹配,居然没与早已消失了的生活方式一起淘汰?它被如此小心收藏,主人居然真的肯献给博物馆?我们通过这一小小的遮阳工具,似乎随作者一起回顾了俄罗斯历史进程的艰难曲折,窥见俄罗斯文化的典雅璀璨,领略了俄罗斯性格的坚韧自信。
这套书中,作者在描绘外部风情的同时,融会了生动活泼的内在情感,营造了一种虚实结合、情理相生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美感的作用下,你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马德里咖啡馆的嘈杂热闹,莫斯科作家俱乐部咖啡馆不对公众开放的神秘,以及威尼斯、维也纳等形形色色欧洲咖啡馆“精致的念旧和繁花似锦的随意”……浮着奶沫的意大利卡布奇诺咖啡、法国的大碗牛奶咖啡、加了烈酒的西班牙咖啡、瑞士的速溶咖啡……一组组生动、清晰、优美的画面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地反复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