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方“书话”简史

2006-08-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多马 我有话说

关于图书收藏,夸里奇(Bernard Quaritch)在他的《英国图书收藏词典》第四章里有这样一个条目:“读者是书籍的毁坏者,他是不配有藏书名号的,这一名号意味着图书保存者的概念。为了保存图书,人们是不能阅读的。一个读自己书的人是无法积聚大量藏书的,因为他会缺乏这样一种远大的雄心:这种雄心会激励爱书人懂

得如果他收藏了足够数量稀有而精心选择的图书,那他就会对自己规定,不能使用图书以免损坏它。这为他自己赢得的崇高荣誉要更胜于被授予爵士或准男爵。他的名字将通过他所保存的、未来的学者想看的藏书而传诸后世。在遥远的年代里,它会得到半神似的荣誉。”当然了,很多图书收藏者买书只为了阅读或研究,而没有想到流传后世。

这样一则妙趣横生的文字,定是出自一个爱书人的手笔。爱书人对书爱之弥深,仰之弥高,盘亘胸际,流于笔端,就往往是真文字、奇文字。他们品赏书籍的装帧、用纸、插图、字体,谈论逸事,臧否内容。这些围绕着书着墨的文字,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书话”,也就是“关于书的书”(book about books)。

西方的“书话”历史源远流长,开书话先河的是14世纪的英国主教理查德・德・伯利的作品《书之爱》(Philobiblion,写于1345年),他不是一个知名学者,却是那个时代最热心、最有影响的图书收藏家之一。他的作品《书之爱》记载了他对书籍和阅读所表现的极大爱好和兴趣,其中有“我们自幼就已充满对书的热爱,阅读的喜悦曾经是我们惟一的乐趣”,“当一切顺利时,书使我们高兴;遭遇不幸时,书也肯定会安慰我们”这样的名言,至今仍感染着读者。

正如杨照先生所说:最早的“书话”,大部分作者都是书商。书商为了招揽顾客,必须印发书目,书目条下对各本书籍的描述,在竞争状况下越写越长,越写越详细,就从单纯行销功能性的文字,转为自成一格的文类了。

但是“书话”这种谈书的体裁到了近代爱书的散文名家手里才变成了璀璨夺目的艺术品,例如培根、蒙田等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谈书”的文章。而查尔斯・兰姆的“关于书籍和阅读的琐想”、哈兹利特的“论读老书”、奥威尔的“书店回忆”都是大家喜爱的名篇。而19世纪的著名书痴迪布丁的《访书十日谈》(Bibliographical Decameron)更是一部杰作。

而西方“书话”的集大成之作是霍尔布鲁克・杰克逊的《藏书癖之剖析》,该书是国外最经典的书话之作,一直为爱书人所称道。有人誉之为“爱书人的百科全书”,几乎涉猎了各种关于书的话题。可一直未见中译。作者杰克逊是一位著名的书痴,正属于凯恩斯同时代的人物,当时聚书、爱书蔚为风尚。霍尔布鲁克・杰克逊同时写有《惧书》与《读书》两本名著,都很好读。

现代“书话”作品,则以美国作家尼克拉斯・巴斯贝恩为代表,他的《高雅的疯狂》、《坚忍与刚毅》等著作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