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多梦的年纪,时常耽于幻想。那是一个善感的年纪,我开始学会了沉思,也常常感到生活的压抑和苦闷,时常被凄美的文章引发出忧伤和泪水。我总在期待什么,全身心地准备迎接什么。我那充满活力的青春也穿越泪水和苦闷,似春笋般疯长。
在一个夏日的黄昏,我无意间闯入了俄罗斯文学的殿堂,遇上了屠格
小说的主角季娜伊达出身在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她21岁,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初次见面就让沃洛佳有了“令人神往的、专横的、嘲弄的、动人的”的印象。在她的周围聚集着她的一小群崇拜者。她仿佛是一个没有教养、放浪形骸的女人,她同那些人做各种游戏,嘲弄他们。但在内心深处,她厌恶无聊和庸俗。渴望遇到一个在精神上能够支配自己,或者说可以依赖的男人,渴望能够从这男人身上得到一种真正的,她愿为之牺牲的爱情。
16岁的沃洛佳对季娜伊达怀有一种纯真的感情。作者对沃洛佳初恋时的激动、羞怯、紧张,描写得十分细腻、真切。季娜伊达有点为这个少年的真情所感动,只是在她看来,他毕竟还只是个孩子。
沃洛佳的父亲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而季娜伊达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然而沃洛佳的父亲对季娜伊达的感情只是一种情欲,一种没有任何责任感的欲望。当他的私情被妻子知道后,便匆匆地离开了寄居的乡村,甚至最后见面时还鞭打季娜伊达……
这篇小说发表于1860年,据说是根据作者本人少年时期的经历写成,他的父亲和他爱过的少女是主要人物的原型。屠格涅夫自己说《初恋》“是我最爱的一部作品,其他作品或多或少有编造成份,《初恋》却是根据真事写成,不加修饰”。
这部小说犹如中国式的古代园林建筑,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作者着重描写主人公一生中的一段铭心刻骨的经历,篇幅不长,容量不小。作者擅长心理描写,但小说中却少有长篇的心理独白。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人物对话,外部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整个爱情故事,以便直接地表达主人公那些深藏的、隐私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诗意的抒情氛围。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屠格涅夫认为,在爱情生活中,不平等关系简直是不可避免的,“爱情是锁链、沉重的锁链”。然而爱情毕竟是使人忘掉自己和利益的那种激情。激情过后,苦痛、挣扎是难免的代价。
初恋是美好的,也许你自己后来会像沃洛佳一样忘了她,但忘不了,忘不了她给你的伤,忘不了那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的心事。
那对我似乎是永恒的一幕:夏日,迎着斜阳,跟着沃洛佳一起走在俄罗斯的乡下,和他一起感受爱的欢慰、悲哀,感受那纯真年代,感受那痛并快乐着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