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柳彻子在阿富汗的孩子们中间
岩崎千寻笔下的小彻子岩崎千寻为彻子的书画的插图
黑柳朝女士用“鸢生出鹰”来比喻她和女儿黑柳彻子(小豆豆)的关系。她的意思是说,和心志高远、名满天下的女儿相比,她这个做妈妈的,似乎太过平凡,而且在不少方面,“沾了女儿的光”。她自谦地认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她完全没想过要特意教给孩子什么,她认为,孩子们的想法本身就很了不起,大人们是远远比不上的,反而是孩子们会教给大人们很多东西。因此,她真诚地说:“想到我们做父母的有诸多缺点,孩子们却能健康成长到现在这样,我从心底感激他们。”然而,读过黑柳朝在年过古稀之后写的那本《小豆豆与我》之后,我的感觉却正如黑柳彻子的父亲生前对黑柳朝所赞誉的那样,鹰和鸢没有什么高低之分,鹰自是鹰,鸢也是鸢,而且,“生出鹰的可是鸢啊,所以还是妈妈厉害嘛”。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在赣南旅行。在赣江边的一个小镇上,我买到了黑柳彻子写的、岩崎千寻做插图的那本《窗边的小姑娘》(朱濂译)。旅途上读完了这本文字浅显而清新、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的小书,我深爱着这个心地单纯、善良,好奇心特强因而也好动贪玩的小姑娘。多年来,在我的书柜里,这本小书一直和《爱的教育》、《一个人怎样去布拉格》、《绿山墙的安妮》、《小海蒂》等等在我看来属于世界上最好的一些童书摆在一起。它们不仅是适合小孩子们阅读的优美的儿童小说和成长故事,同时也是写给全天下的父母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的“教育诗”。
二十多年过去了,窗边的小豆豆(在那个旧译本里,小姑娘的名字被译作“冬冬”)一直是我心里一个美好的怀念与牵挂。使我感到欣悦的是,最近几年里,我又陆续读到了黑柳彻子写的另外几本书,如《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以及黑柳朝写的那本《小豆豆与我》等。窗边的小豆豆别来无恙,而且我还看到了她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阿富汗等国家和那里的穷苦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我的惊喜是自不待言的。
“我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圣诞节时,他趁我不注意,在接受圣诞老人礼物的袜子里塞了一封信,信上说:圣诞老爷爷,请去非洲吧,我什么都不要!结果,在圣诞节的早晨,我儿子就在袜子中发现了圣诞老人的留言:谢谢,我这就去一趟非洲。”
彻子长大后,不仅成了日本著名作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还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她几乎走遍了整个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的广阔大地和近三十个国家,深入到了为贫穷、饥饿、疾病和战争所蹂躏的苦难的村庄和难民营的帐篷之中。上述这件小事,是那部纪录黑柳彻子在非洲工作的情景的电视片《饥饿的非洲》播出后,一位母亲在写给她的一封信中讲述的一个细节。
“那个小男孩肯定会在脑海中想像着圣诞老人去非洲,将大口袋里的各种食物分发给饥饿儿童的情景,或许他还会想像着干旱的沙漠上喜降大雪、驯鹿奔跑在雪中的情景。”黑柳彻子也在想像着,“假如这一切都是真的那该多好啊!”
黑柳彻子在《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那本书里,写下了许多这样的细节和小故事。这些事情有的是她成年后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也有一些仍然是她“小时候就在想,长大了还在想”的事情。
她像西非塞拉利昂钻石矿山下的河谷中,那些手持筛子的采钻者,一点一点地筛落过去的岁月和生活里的虚浮的尘土,而把那些熠熠闪光的、记忆中的最宝贵的碎屑淘洗出来。这种写作,也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她所看到和写到的那些用小筛子不断地筛着小石头的孩子,并且产生同样的疑问:“这么多、这么琐碎的文字,会不会漏掉钻石啊?”还是她笔下的那个孩子回答得好:“无论多么小的钻石,都会闪光的……”
我们从她的书里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些像碎小的钻石般闪光的文字。
在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工作的日子里,黑柳彻子亲眼目睹过无数的人间悲剧,目睹过因内战而满目疮痍的街道,因民族仇杀而堆积如山的尸体,以及一望无际的干裂的土地,在摄氏五六十度的酷热中或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下蹲在地上的难民。在她的书中,亲善大使的无限爱心和充分的道义感,母亲般温情、细腻的观察、发现与感受,苦难的民族、妇女和儿童们求生的意志和对于温饱、和平的生活的憧憬与渴望,都通过素朴和细致的文字讲述表露出来,一些感人的细节俯拾即是。
有一次,在阿富汗赫拉特的一个贫民聚居的村子,她向那里的人们发放过冬的物品。她在书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我特意拿出一副儿童手套,想为一个八岁左右的男孩戴上,可是我拉起他的小手时,不禁‘啊’的惊叫了一声。我看到这孩子的手背如同象皮一样,满是皲裂的小口子,皮肤又厚又硬,根本不像一个八岁孩子的手。他也没穿袜子,我双手捂着他的小手说:‘真了不起,看你这双手就知道你非常能干,来,戴上手套暖和暖和吧。’我一边说一边为他戴上了手套。手套的大小正合适,我问他:‘暖和吗?’他羞怯地回答说:很暖和。他显得非常高兴。”
又有一次,在索马里,她问一位正在饥饿和贫穷中苦苦挣扎的母亲:“现在,如果说还有希望的话,你想那会是什么?”这位母亲思考了片刻,回答说:“如果能够从这里出去,而且能有一点儿零用钱的话,我就去市场给孩子们买些吃的来。”在听了这位母亲的这个微不足道的希望之后,黑柳彻子写道:“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希望,是一个那些只顾争权夺利的人所听不到的希望。”
对于弱势生命的同情与尊重,在平凡的、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发现和感悟人生的本质与真理……所有这些书写,也许都超越了一本书的文学价值。
童年是一面负向的镜子。回望者将从中认出,有微小的一部分是属于她的,还在那里保存着,而那庞大的部分,却不再为她所有,而且也永远不会拥有了。
回忆者付出童年的代价,我们享受她成年后的果实。彻子的书中,也有不少篇幅写到了自己的童年,写到了过去的战争年月里,自己的妈妈年纪轻轻的就带着三个孩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存下去,美丽的妈妈不得不靠“出礼”(去一些正在操办喜宴的人家给人道喜和唱歌,借以换取一份食品礼物)来养活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们。
想起这些辛酸的往事,她写道:“我由衷地感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和坚强。同时我也深深感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够办到许多令人难以想像的事情……”她在多篇文章里写到了自己的母亲,写到了那种怡怡而温暖的亲情。她说:“我母亲从来不训斥孩子,她有话就会这样说:‘妈妈即使有想说十遍的话也只说一遍,所以你一定要仔细听妈妈说过的每一句话。’所以孩子们听到母亲的批评时都会想,坏了,妈妈原来是忍着没有说十遍,于是都会乖乖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从这样一些细节和语句里,我们似乎不难看到当年那个曾经让妈妈感到万分为难、却又从来没有对她失去希望和信心的小豆豆的影子。
都是记忆里的犄犄角角、花花边边。或者是成长过程里偶尔闪过的人与事、瞬间尝过的苦和甜。却是一双不同的眼睛在打量、在回望,是一颗成熟的心在追忆、在回味。
一方面,她用自己的童年故事忠告现在的父母、教师和所有的大人,现代教育和整个社会环境,应当如何理解和发掘每一个孩子的完美天性,让他们从小就能够生活在健康、自信和幸福的阳光之中;另一方面,她也亲眼看到了,地球上还有多少孩子,一边为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担忧,一边在艰难和拼命地生存着。这些孩子的愿望,还仅仅停留在能够喝上干净的水,能够吃饱饭,能够打上一支预防针,能够有一册课本,能够坐到教室里……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彻子曾经这样追问。
当地球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安心地满怀着希望生活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个和家人在一起相视而笑的家的时候,她说,“这就是真正的幸福了”。
她在《草原的光辉》那一篇里,写到了她所喜爱的和永难忘记的一首短诗:“草原的光辉,花儿的荣光/往昔一去不复返/然而又何足叹息/其深藏的力量/我定会寻出/华兹华斯。”
我的感受是,透过黑柳彻子笔下这些也有欢欣、也有伤感的记忆的碎屑,我们每个人或许也能找到自己的成长与思索的踪影,并且从中感到一些“深藏的力量”,从中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譬如,如何去爱这个世界,如何去尊重和关怀那些弱小的、卑微的生命,如何去建立起自己对于世界和人生的信念,如何去发现那些小小的真理――无论多么小的钻石,都会闪光。
而所有这些,也是她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小时候就在想的事,长大了还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