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国际关系学院的郭小聪教授驾车赶到国际展览中心,在广东出版集团的展位上,见到了刚刚印装完成运到北京的《缪斯:莫斯科-北京:中俄当代诗人作品选》一书。
郭小聪是此书的主编之一,他负责中方八位诗人作品的编选,旅俄中国学者孙越司职八位俄罗斯诗人诗作的编选与翻译。
长期从事
书中收入中俄当代诗人各八位,包括中国的西川、王家新、孙文波、臧棣、赵野、蓝蓝、杨键和刘以林,以及俄罗斯的叶甫图申科、沃兹涅先斯基、凯德洛夫、特卡琴科、布兹尼克、索斯诺拉、卡秋芭和廖任。
郭教授告诉中华读书报,据他所知,这应该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第一本中俄诗人合集,2006年先在中国问世,并计划2007年再到俄国出版。根据双方商定,本书入选的中俄诗人各8位,诗作主要应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品。
此书另一位主编孙越回忆说,叶甫图申科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曾经发表诗歌《在长城后面》,算是和中国有了关系。然而他双脚踏上神州大地,却是在十多年以后的1985年。“诗歌会是在北京的国际俱乐部开的,有目击者说,他在台上抑扬顿挫,听者在台下如醉如痴,对我们来说,那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诗歌时代!”
这样的黄金时代似已一去不返,但诗歌仍然顽强前行。
孙越与俄罗斯多位大诗人均有深入交往。特卡琴科是他加入莫斯科笔会中心的介绍人,沃兹涅先斯基、凯德洛夫曾和他多次同台朗诵诗歌。今年4月,他陪同布兹尼克访问了中国,并积极牵线搭桥,几乎只手促成此书的成功出版。中华读书报当时对布兹尼克所做的长篇专访,亦由孙越亲自担当全程的俄语翻译。
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在给本书的题辞中写道:“这本诗集为实现拉近两国文化距离这一崇高的使命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一直钟情于俄罗斯文化的粗犷、豪迈与抒情,而俄罗斯人却一直向往欧洲文化的优雅和理性。”郭小聪说,“再譬如俄罗斯文学与宗教精神密不可分,而中国自《诗经》以来2500年的文学传统,就是对此生、此世的热爱与感悟”。
郭教授还说,将中俄两国诗人的作品并置一书,当可视作两种文化和诗歌传统的对话。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原定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来华与中国诗人做面对面对话的几位俄罗斯诗人未能成行,他们只能在书中相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