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酷爱哲学的文人,一位登山运思的学者,一位没有脾气的领导,一位半路出家却成名成家的出版人。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俸培宗,带领他的团队,用了14年时间,造就了一家在中国叫得响的品牌出版机构。
登山孕育灵感
俸培宗喜欢运动,10多年来不管多忙,每到周末他都坚
1992年7月,俸培宗从高校调任化工社领导。面对这么大的变化,他的适应却是少有的快。仅仅经过4年,他就系统地发表了科技出版社如何改革经营机制、适应市场变化的文章,并立即引起业内关注。相隔10年,现在看起来,就会觉得他当时的很多看法富有前瞻性。比如,把出版社改制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调动市场手段解决出书过滥、库存过多等问题;建立统一的图书信息和物流体系;组建科技出版集团等等。
如何能角色迅速转变并成为出版行家?俸培宗说这得益于他热爱学习的习惯。他在历史方面涉猎颇广,尤其是春秋战国历史和清史他都相当熟悉。哲学更是他的最爱,早在高校工作时就学了一些哲学名著。对哲学的精通让他充满理性,对历史的研究让他保持敏锐。化工社曾经有过一个“惊险”的结构调整期,作为一家专业出版社在哪些领域进,在哪些领域退是生死攸关的选择。上世纪末,俸培宗果断决定退出计算机和教辅图书领域,为此支付了计算机图书16万稿费,“16万我照付,可计算机图书是坚决不出了!”勇气来自眼光。2000年,化工社出版了很多人不看好的《生物芯片》一书,刚上市,连作者本人都担心没有销路,可是俸培宗却胸有成竹,因为他早就瞄准了生物技术的前景。如今,《生物芯片》已经再版了4次,畅销不衰。他鼓励编辑出化学和新能源类图书,说“赔了算我的”!这次他又选对了,目前化工社在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等领域的出版已经占有了很大优势。“看一个准一个”,化工社的上上下下对俸培宗的眼光都很信服。在俸培宗的带领下,化工社实现了出版结构的优化,形成了一些优势品牌领域。
用书生闯出市场
1994年,刚担任化工社社长不久的俸培宗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本科生、研究生的编辑们全面“接管”发行部门,用大学生搞发行也就成了当时业内的一大新闻。“用书生闯市场,行吗?”很多人都在怀疑和观望。俸培宗却很有把握,对于专业出版社来说,只有了解产品的人才能了解市场进而打开市场。编辑出身的营销人员懂专业,对图书的推介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懂编辑的营销人员可以对市场反馈信息更敏感,容易发现好选题,选题调整也来得及时。如今,在化工社,凡是营销人员都得懂专业懂编辑工作。每年他们都要进行编辑和营销的培训。编辑人员懂市场,营销人员懂专业,互相促进,实现了良性互动。
俸培宗不仅市场看得准,看人也很准。在化工社,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让一个人下岗”。“下岗很大程度上是对人自尊的伤害。我一向注意尊重员工岗位的选择,我觉得没有没用的人,只有用错的人。”俸培宗的用人观人性里充满了理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适宜他的岗位。而且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为了自身理想可以焕发出难以想象的活力和创造力,关键是看你怎么调动。俸培宗在化工社是出了名的和蔼,极少见他发脾气,“鼓励和表扬比批评更有效”。俸培宗的亲和力自有其中道理。
“我只能说暂时领先”
今年8月8日,龙新民署长亲自到化工社进行调研,他称赞化工社在专业出版社里已经走在了前列。“我只能说我们在有些领域暂时领先。”俸培宗的低调不仅仅是他的谦虚,更是他的“辩证法”给出的结论。市场是变化的,因此增长的数字、领先的排名,都是暂时的,大和强都是相对的,也是变化的,只有不断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永恒的。
说到核心竞争力,俸培宗把企业的文化理念放在了第一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化工社形成了开拓务实,和谐融洽的企业价值取向。和谐的内部环境让大家可以专心应对市场的各种挑战,开拓精神可以使企业永葆长青,务实的评价体系激发了每个人的活力。
丰富的出版资源是俸培宗看中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他把出版资源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良好的外部关系资源。化工社隶属于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受到了化工系统几代领导人的支持和关心,俸培宗谦逊真诚的为人方式,为化工社在上上下下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中央领导到大企业的总裁经理,从化工院校到基层企业,化工社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些为出版社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第二个层次是豪华的作者阵容。作为一名化工专业出身的社长,俸培宗懂专业,善交流,因此和很多学者、专家都成了好朋友。大家信任俸培宗,更信任他领导的化工社,都愿意在这里出书。目前,化工社的专业作者群中院士就有100多人,全国化工系统的院校、研究机构和大企业的知名专家大都在化工社出过书。专攻专业出版,领导技术前沿,让化工社的出版物已经在多个出版领域占据了优势。第三个资源是读者。俸培宗说读者就是市场,市场营销的每项工作都是为了服务读者。因此不断培育读者和读者保持亲密关系是化工社的目标之一。他们主动到厂矿学校搜集读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信息,把图书做得尽可能精细,把服务做到尽可能细致。凡是读者写信来出版社,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社长总编都要亲自处理,责成有关部门回信答复。他们每年都举行大型的读者评议活动,奖励对出版社和图书的精彩建议。网络读者俱乐部成为化工社联系读者的即时渠道,注册会员仅半年已经超过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