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行星模拟图
冥王星被“降格”为矮行星后,掰着指头数剩下的8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数来数去却只有7颗。这时候旁边有人提醒我,还有――地球。天,
大会的决议无非是从当代人类科学认知的角度来精确定义行星这类天体,媒体热炒冥王星被开除或降格无非是在精确的行星定义下的结果而已。“新近的发现促使我们充分利用当下能够运用的科学信息去创建新的定义”,因为柯伊伯带新天体近几十年来不断被发现,尤其是2004年“塞德娜”和2005年“2003UB313”(昵称齐娜)等类冥王星天体出现在科学家面前,造成理论和逻辑上的混乱,而科学始终拒绝含糊其辞和自相矛盾,科学主义主导下的社会展开对冥王星地位的重新讨论与界定几乎是必然的事情。不过,冥王星事件成为传媒热点撬动了整个地球,其影响力却在科学之外。有个例子或许可以类比,孟子云“心之官则思”,凡跟思维相关在汉字几乎都以“心”为形旁。大脑是人类思维的器官作为生理学上的常识,应该来自比利时解剖学奠基人维萨里1543年发表的《人体构造》。400多年来,中国人接受了这一观念,但汉字依然顽固保留了神圣的心旁。科学认知能否无条件地蔓延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这,是一个问题。
1930年以前出生的人健在的应当不少,对他们来说,冥王星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种动态的历史感令人艳羡。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沾满了求知者的鲜血,专业领域里的民主投票决定了冥王星的定义与归属,则成为大势所趋,社会的进步无庸置疑。再没有类似宗教裁判所这样黑暗的机构站在科学的对立面,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类的认知模式统一于科学,二是科学理念在当代社会占据绝对优势。不过值得忧虑的是,任何一种观念和认知模式,始终借助着教育、传媒、政治、经济等手段来影响大众,大众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无论处于什么历史条件下都是乐于被忽略的暗流。无论欢呼、支持还是困惑、怀疑,给予大众的只能是一个最终决定,附加上伴随着最终决定的深奥的解释,非专业人士只能回避解释而接受定义。
于是,在公众的知识体系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常识和旧的幽默。天蟹座失去了守护星,占星者宣称不受影响;地理考试增加一道题目:X年X月X日,XX协会宣布太阳系由X大行星变为X大行星;政治考试增加一道题目:请就9大行星变为8大行星的问题,运用真理的客观性加以分析;老谋子拍了一部电影:少一个还是可以的;老潘发表演讲:星星又少了一颗,我早说过土地是有限的,房子还得涨;……对近似于传统的颠覆,需要不断强化和演绎,虽然这并非科学的本意,却意外地起到了科普的效果。敏感的商家已经推出了“停止行星歧视”的T恤,而一句包含了9大行星开头字母的美国俗语“My Very Excellent Mother Just Sent Us Nine Pizzas”也在征集其替换语句。如果冥王星是一个人,那么它是幸运的,因为它――出名了。
任何一种观念和认知模式,始终借助着教育、传媒、政治、经济等手段来影响大众,大众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无论处于什么历史条件下都是乐于被忽略的暗流。科学认知能否无条件地蔓延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