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三极书局与中关村图书大厦捉对厮杀,你7.5折回报读者,我7折奋起自卫,仿佛两个巨人拿着价格利斧互砍,惊心动魄,引发周遭中小书店一片惊恐。笔者与中关村若干书店业者交往多年,友情甚笃,深为这些中小书店的生存担忧。但是理性地思考,并考察整个书店业态,笔者认为这是中关村书店重新布局、升级换代的一次
土地肥沃,成活容易,往往耕种流于粗放,疏于经营,一旦条件骤然变化,应对无力,歉收是必然的。反倒是相对贫瘠之地,激发危机意识,精耕细作,品质更高,收获更丰。以色列的沙漠农业即为明证,而海淀地区的图书零售经营当属反例。更得体的证明当属上海福州路书店一条街,书店云集,就愣找不到经营雷同的两家店,巨无霸上海书城开业,各店营业额不降反升。书城带来更大的消费人流众店分享。
对于图书零售业来说,海淀区得天独厚,有其他任何地区无法比拟的条件。此处文教科研单位之密,图书消费人数之众,文化层次之高,专业分布之广,全国居首,世界罕见。公认海淀地区,尤其是中关村一带,是图书零售消费的黄金之地。但是,经过10多年的经营,这里并没有形成由各种不同类型书店组成的、能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书店群落。这里有人数众多的传统文化典籍的读者,北大、人大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传统文化研究机构,但是没有一家像样的专业古籍书店,近年来在社会上渐渐升温的国学热带来的商机白白流逝。这里是中国科学院主要院所所在地,还有清华大学等一批高水准的理工院校,居然没有一家像样的专业的科技类书店。这里高密度聚集着专业学历、文化修养和经济实力极高的精英人士,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专业音乐书店。这里有最大的外语图书消费人群,外教、外企、留学生之众,学外语用外语者之多,真的想象不出还有哪里会比这儿更应该有一家成规模的专业外文书店,遗憾的是,同样没有。再细分下去,还有很多专业书店的空白,但是,居然就没有。肥沃之地,多的是寻常草木,少有奇葩绽放。
说它寻常,首先是经营意识起步晚,起点低。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曾遍访中关村附近书店,依然还是新华书店、中国书店的格局,辅以小门脸的个体户书店,等客上门的坐贾,什么好卖就卖什么的被动营业,乏善可陈。直到90年代中期,方有万圣悄然露头,深居陋巷,却专营人文社科精品,走高端读者路线。店面小,地势偏,营业额不足,就以广告促邮购,有声有色,效果极佳。在海淀众多书店中,万圣在经营上走的是一条新路。其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避开了周边书店的强势,错位经营,独家特色,品牌效应,少有竞争,保证了利润。但是专业性不强的经营很容易被复制,很快风入松、国林风先后跟风入市,基本上也是万圣的路子。不过从被动营业到主动经营,总算也是一个进步,只是来得太晚。到今天水平仍然不高。
非专业化、同质化经营是中关村图书零售业的最大问题,这是酿成恶果的根源。万圣、风入松、国林风三大书店扎堆经营,彼此差别不大,起初也是折扣战,不过三家毕竟都是民营弟兄,都好商量,还不至于到你死我活。
一份同业公告,很起了些作用。加之各店经营侧重都有微调,各据一隅,彼此相安无事好多年。其实也就是中关村这块宝地,能撑得起三家大同小异的中性书店。福兮祸兮,这么多年,就没有想过彻底专业化经营,同质化经营的高风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三年前中关村图书大厦入住中关村,引起海淀图书零售业的一阵骚动恐慌,但不久也恢复平静,中关村图书大厦分走人流,也带来人流,它是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书店,以社会一般性消费为主,跟千平方米的中型精品书店市场定位还有所区别,中小书店暗自降价,也还能维持下去,只是利很薄了。但是,现在,仅距中关村图书大厦100米处,第三极拔地而起,2万平方米30万品种,这需要多少人流和营业额才能支撑?平衡再也无法维持。书店无论大小,都是在低层次经营,低层次竞争。
没有必要讨论谁先动手谁更不对,也没有必要义愤填膺地声讨,双方都还在游戏规则内,没有违规犯法,道义上的谴责对不需要朋友注定孤单的巨无霸来说根本就无效。官家没有必要用行政力量介入正常的商业竞争(尽管激烈不够理性),也更没有必要凭面子打招呼;舆论媒体也最好暂缓议论呼吁,客观报道即可。我们耐心地看着这场中关村今后不会再有的对决。各方都不必担心引发的后果,商业竞争的后果往往等同于理性规划的结果。要知道,中小书店是占用出版社的资金在经营的,长期以来,是上游供货商垫资扶持这些书店到今天。中小书店经营几乎不需要多高的门槛,只要租好门面即可开业,根本不需要太多自备资金,想办法拉来出版社供货商的图书当作自己的经营资本,多多益善,卖不掉退回。门槛低,资金要求也不高,书店经营过于简单,因此尽管各地都有若干知名的品牌书店和著名的书店经营者,但总体而言,整个书店业经营水准低下,实力薄弱,占用上游的资金,早已不适应整个图书业的发展,拖了整个行业的后腿。现在通过正常的商业竞争,优存劣汰,去芜存菁,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作为读书人,我们跟若干品牌书店有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但是作为出版人,感情在商业理性面前只能退避。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原则说,这么些人、这么些店,就该永远地经营下去,不被淘汰,无论做得怎样。要检讨的是,书店经营的同质化,与出版社出版物的同质化密不可分。
留下的市场空白自然会有新的经营者和新的资金填补。后来者必然在经营思路,经营能力和自有资金上较前者更胜一筹,毕竟门槛不一样了;而且他们带来的资金会注入到整个图书行业,从而缓解整个图书产业链的资金压力,壮大整个图书业的资金总量。后来者会更注重专业经营、差异化经营,满足各种细微、特殊、专业的需要,从而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把市场总量做大。差异化、专业化经营必然走的是专业化服务的竞争之路,价格已经不是竞争的利器。
同质化经营必然导致价格竞争,在此之前一些书店早就不声不响7.5折了。竞争的结果也会促使差异化经营。在中关村,近邻两大书城,就有一家差异化、专业化经营非常成功的九章数学书店,称得上是海淀书店群中的一个成功范例。事实上,中关村三大民营书店之一的国林风书店已经在酝酿转型成一家千平方米的特价书店,这就是竞争导致的差异化经营。假以时日,会有更多有特色的专业书店出现。即便是正在进行折扣战的第三极和中关村图书大厦,在体面收场后,也势必会悄悄调整经营方向,错位经营。最后的结果是做大市场,共享人流。第三极与中关村图书大厦的价格战,势大力沉,波及处,如罡风掠地,木折草伏,但只要土壤依然肥沃,不消多时,自会生机勃勃,争奇斗艳。(作者为出版策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