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路上的书

2006-10-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涂志刚(搜狐网“读书频道”副主编) 我有话说

劳伦斯・布洛克

我每天上班都要坐2个小时的班车,算是我的天然读书时间。可惜好书虽多,适合一起上路的却少。

路上的书,有趣自然是基本,不过更

重要的还在于书本身的气质,要有一种令人欲罢不能的力量。最近一次一路读完的书是劳伦斯・布洛克的《八百万种死法》,一本变形了的侦探小说。小说中吸引人的根本不是凶杀案的侦破过程,而是主人公退休侦探马修・斯卡德绝望的戒酒经历,加上对纽约社会下层的铺陈,使得这本侦探小说居然有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斯卡德合作的德金侦探在酒醉之后的一句“纽约有八百万人口,就有八百万种死法”,读之令人心惊,而且作者精心从报章上摘录下各种各样的死亡报道,读者不难感受到在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之后,被屏蔽掉的是底层人亘古不变的绝望与挣扎。在这一切之后,主人公的自白“我是个酒鬼,我无话可说”简直令人心痛。最后虽然案件得破,弥漫于书中的无力感却久久不能散去。此书作者劳伦斯・布洛克被称为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大师。

布洛克的书是路上阅读的典型,既有趣味又有沉思。在西方,这样的类型小说比比皆是,更有数量众多的大师级作者。相形之下,中文写作中的另一类作品倒是更具特色与规模,那就是所谓的“大家小书”,最近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出版,正是这类作品的典范,在路上阅读也是再合适不过。

《上学记》的气质一以贯之,文字冲淡,却在不经意处引人思考,老人在书中记录下诸多遗憾,却总能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面对,整本书读下来,老人的智慧和境界都跃然纸上。有报纸专门就书中何兆武对吴晗、冯友兰等人的臧否作文章,虽然看上去专业,离作者的境界却未免太远了。我尤其喜欢书中“五柳读书记”一章,何兆武兴趣广泛,回忆录里面就记下了无数书名,看得出作者确确实实有时候读书是不求甚解的,这种态度着实合我的心意。于是在颠簸的车上读何兆武早岁的颠簸人生,就成了一场时时会心的快乐旅程。

《上学记》的装帧和几年前那本《我们仨》特别像,看得出出版社也希望这本书能引起相同的市场和反响,这样的“大家小书”虽然最适合路上,产量却未免太小了。

据说在莫斯科的地铁里,人人手头一本书是寻常的景致。我想除了彼国人民爱读书的习惯之外,有众多适合路上阅读的书大概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像布洛克之类的类型小说,与所谓的严肃文学绝对不同,但其中的气质却往往让所谓的知识分子也痴迷不已,中文版《八百万种死法》的宣传手册上就介绍这本书如何让朱天文、侯孝贤等人动心。想想看这本书只是布洛克“斯卡德”系列十几本书中的一册,而在整个侦探小说群落中,可以与布洛克抗衡的明星还大有人在,侦探只是西方类型小说的一种,其他如科幻、爱情等也都是大家林立,这便成了一个巨大的中间阶层阅读文库。中国与西方的文学,真正的差距还是在这中间阶层的、路上的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