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现另一个中国”的背后

2006-10-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毅 我有话说

《发现另一个中国》,王学泰著,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28.00元

在世人的印象之中,我们对自己国家的事情、事理似乎最了如指掌,但认真究诘

起来往往又不尽然。以费正清对以往中国研究的评价为例,他就说:“儒家式政府那些只重‘文’的书生大臣所写的中国政治史,只完成了一半。阴谋和如影随形的暴力本质上却都是‘武’的。中国史料时常把这一部分搁在不重要的地方。现代历史学者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未见太大的成绩。政治学者因此受到限制,不能借用中国的历史研究来扩大视野范围。”(《费正清论中国》461页)他的意思是说,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真实形态要比通常史籍告诉给我们的复杂得多。所以从这种情况来看,“发现中国”、“了解中国”真是一个需要不断致力的长久工程。

王学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一些以往常被遮蔽在学术视野之外、但在社会结构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问题,比如“江湖”作为与庙堂相反相成之社会形态的深刻意义、皇权社会中权力制衡系统的设计原则与失效的原因、原始儒家精神在权力制度下的沿革与流变,等等。这些思考和探究的相当一部分成果,最近以《发现另一个中国――对江湖、庙堂与民命的历史考察》为题结集出版。我想,仅仅“发现另一个中国”这样独特的视角,对于读书界来说就弥足珍贵。

我从大学毕业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时结识作者王学泰先生,算来已经二十多年了,平时在一起讨论问题也每每从他那里获益甚多。

作者的腹笥之富和博闻强记非常突出,不仅对于经史子集、通俗小说戏曲、历代笔记、中国现代文化史的各类文献等等都下过真功夫(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我们这一辈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功力),而且对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各个阶层的生活风貌、人物掌故谙熟于胸,你随便提及什么名人轶事、三教九流或历史事件,他张口就能追源溯流、娓娓道来,让听者不倦。

与学识相辅而行的,是作者因自己特殊的经历(他上大学时就被打成“反动学生”,“文革”中又入狱三年多)而对中国真实的社会生活有着广泛深刻的体察和了解,并能够把这种丰富体会与自己的读书融会贯通,所以在别人手中僵死无味的文献材料,在他那里可能就有另一番的发现。我们在聊天中,他经常提到庄子所批评的“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认为这是读书人的大忌,而洞晓社会和文化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种种复杂和诡谲才是读懂中国书的关键。再比如《说皇帝》一文提到中国国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皇帝情结”,这个议题我们本来并不陌生,但是作者的亲历却使得这个议题有了最生动切近的注脚:

我也亲眼见过几个“皇帝”,1975年身陷囹圄,所在中队为反革命中队,其中就有两三个“皇上”,其经历都很可笑。有个知青还是个高中生,在生产队中任赤脚医生,学习、劳动都很认真。其房东,过去可能是个神婆,说他将来“贵不可言”,有当皇帝的命,并把女儿许配给他当皇后,为他配备了丞相、将军之类的官员。后来“一打三反”运动中被揪出来,定为“反革命集团”,神婆被判了无期徒刑,知青被判20年……

这类体察,当然使他在理论层面对皇权制度的思考有了真实的支点。显而易见,他能够以“游民文化”为焦点而发现中国社会和制度传统中一系列重要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对社会的这种真切体会。

由于其独特经历,同时更由于二三十年以来全球化大势的日益彰显,所以作者越来越自觉地把学术工作的方向从单纯的案头问题转向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些症结,比如如何涤除国民的皇帝情结和阿Q那种“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的心理、从而建立起法治社会和公民文化,等等。这些研究视角包含了作者学术上独到的体会,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