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于对话中共享真理的盛宴

2006-10-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安桂清 我有话说

摆在我们面前的著作《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是中国教育协会比较教育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与众多日本学者就一系列教育课题所展开的国际对话。石附实、佐藤学、桂正孝、丰田久龟、木下百合子、安彦忠彦、浅沼茂、佐久间亚纪……这些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日本学者的研究几

乎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钟启泉教授分别就不同的教育课题与之展开对话,双方在分享智识的同时亦使我们得享一场真理的盛宴。

一直以来,比较教育领域的研究都因对发达国家教育经验的一味引进而令人诟病,甚至被批评是“文化殖民主义”的表现。的确,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理性地面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可能少地犯盲从与照搬的错误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不过,我们面前的这场国际间教育的对话并不存在将别国的理论和价值观强加给本国教育的危险,因为对话的性质从来都不是用一种观点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而是改变双方的观点,建立起对所谈问题的一个共同看法,即共识。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提及的:“围绕这些话题的议论几乎都是从中日两国教育发展的现实及其文化背景出发,同时联系当代国际教育思潮来展开的。”对话的双方基于同一个主题,时而质疑,时而机辩,时而述说,拒绝任何一方的身份霸权和话语霸权,在审慎地对教育的经验、模式和实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教育课题的意义建构和问题解决中。

这本对话集录涉及四个方面的话题,共38篇。每个话题看似独立,但却构成了教育改革的整体画卷。第一个话题“终身学习与学校教育”,在对话中,双方围绕“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出,现存教育制度的框架正逐渐被超越,“学习社会”已成为表征今日及未来社会的教育模式的概念,传统的学校教育必须作出改变。而课堂改革是学校改革的中心,课堂改革必须着手创造新的“学习共同体”,才能应对21世纪“学习社会”的挑战。随后,笔者与几位日本学者探讨了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崭新课题,比如国际理解教育、环境教育、媒体教育、健康教育、学生辅导、薄弱初中改造、学习共同体实验学校建设、全球市民教育等,其中所闪烁的真知灼见值得细细品味。第二个话题“课程重建与教学范式”,对话考察了课程概念的历史发展和课程研究的世界动向,并指出重建课程是学校建设的指针。其后,对话从课程综合领域的建设、课程统合的历史发展、课程编制的知识整合目标以及学校知识的特征等角度探讨了“课程综合化”的问题。这些探讨组成学校课程重建的行动指南。关于“教学范式”,对话一方面分析了“模仿范式”与“变革范式”的差异,明确指出主流的“传递中心教学”必须转换为“对话中心教学”,才有望实现教学的创造;另一方面概括了当今教学研究的两种范式――量化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具体方法和适用范围。第三个话题“新素养论与学力论争”,双方交换了素养观的演进和日本学力论争的概况,并以之为基础详细探讨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劳作诸学科的学科素养和相应的教学改革的课题,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科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第四个话题“教育评价与教师教育”,该话题涉及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对话从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质谈起,依次阐述了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各自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课题。同时,对话还探讨了国际视野中教师教育研究面临的课题,特别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与创造作了重点探索。

教育改革是一项艰难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书中所言:“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精雕细刻,才越能得到扎实的成果。”但广大的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若能在与《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的对话过程中达成共识,那么就表明形成某种意义上潜在的可能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有了教育上的转变。

快与之对话吧!翻阅中,想象着充满智慧的教育学者相视而坐,纵谈阔论,一任身旁茶香袅袅。当此之时,仿佛自己亦陷入那场对谈中……

《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钟启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3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