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德国新生代作家集体亮相北京

2006-11-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康慨 我有话说

四位德国新生代作家10月30日集体亮相北京,从而使中国读者、出版界和评论界有机会以较为全面的角度,了解未来德国文坛也许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这四位作家是被称为“89后知名当代德语作家”的朱丽・泽(Juli Zeh)、英戈・舒尔策(Ingo Schulze)、伊利亚・特罗亚诺夫(Ilija Trojanow)和雅克布・海因(

Jakob Hein),他们均出生于20世纪60或70年代,其文学成涯则成长于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的新德国。

《世界文学》杂志总编辑余中先告诉中华读书报,来自中德两国的作家和评论家,都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图景大感兴趣。“我们热烈讨论的一大主题是,在全球化时代,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读同一本书。”他说。

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全世界的作家是否在写同一本书呢?

在评论家们眼中,这四位年轻的德国文坛新锐已经呈现出了大大有别于前辈的新气象。他们更少沉重的思辩,更多的是轻松和时尚,因而对别国的读者也更具亲和力。

著名的德语文学专家叶廷芳将二战后的德语作家分成三代,君特・格拉斯是重反省和清算的第一代,耶利内克是爱叛逆和实验的第二代,出现在北京的这四位新锐则是第三代的代表:他们拒绝宏大叙事和沉重的主题,也不喜紧张的文体实验,他们看重当下,随遇而安,“既融入欧洲潮流,也衔接美洲时尚”,平易而机智,生活化、平民化是其重要特征。

1971年出生的雅克布・海因能讲一口帅气的、没有多少口音的英语,他在当晚德国驻中国大使馆举行的晚宴上告诉中华读书报记者,君特・格拉斯捂了60年,才在新出自传《剥洋葱》中自陈曾加入纳粹党卫队的经历,而类似的历史负担,在他们这一辈德国作家身上完全寻不见。相反,他刚刚写完了一个以格拉斯自陈事件为原型的短篇小说。

我夸他敏锐而手快,他笑着说:“只是一个短篇嘛!”

瞧,这就是新生代。老头子心底60年的不堪,他却可以轻轻拿起,随意放下。

四位德国作家此行,乃经由柏林文学研讨会(LCB)的经典项目“出版大都市”的安排,该项目曾组织德国作家访问纽约、巴黎和华沙等地,此番一次涵盖北京和上海两大中国出版重镇,亦是在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任王竞博士的精心操作下所做的一次大胆尝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