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程,也是一段前所未有的历史,这样宏大的题材叙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书籍也都是轰轰烈烈的。但这本摆在记者面前的《她们――三十二个女人的长征》,角度别出一格,设计简约而时尚,很让人感到意外。红色历史如何与时尚挂钩?长征革命又如何跟32位女性联系在一起?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本书的
13年前,刘丽丽和董保存共同创作了《八大元帅授衔中南海》,她还采写出《在专列上拍电影》、《领袖与上帝》、《周恩来走进徐水农家》等等关于摄影师舒世俊、李华夫妇拍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故事。可以说,她与红色题材有着很深的渊源。但她说:“这些都是老黄历了。虽然以前有过那么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我没能利用好。”
刘丽丽告诉记者,大学毕业之后她进了部队,曾经在《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西苑出版社做过编辑,工作地点就在红墙内的中海边上。在此期间,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她常接触到一些曾经在领袖身边工作过的人,并采写了一些纪实性的作品,部分收录于《中南海纪事》。
也许是出身于军人家庭,再加上本身也是军人出身的缘故,刘丽丽天生就对一些革命英雄人物有着崇敬的情怀。于是,在别人把一些国内外的童话故事作为育儿经典讲给孩子听的时候,她却将自己所了解的一些英雄事迹自编成一个个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不谙世事的女儿听。到后来,当毛泽东外甥女孔东梅找她,说起想做一本关于女红军长征的书时,她欣然答应,并很快投入了写作。
《她们――三十二个女人的长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当然,这本书最后并没有做成一本讲给孩子听的小故事书,而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长征图书。
长征,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次胜利大转移,一路上,要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要跨过自然界的艰难险阻,还要克服红军内部的矛盾纷争。多数人会认为,这些是男人们的事,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32个女人来描写?
刘丽丽的解释显得有些激动:1934年10月,从苏区不同地点出发的红军加上挑夫,号称十万大军,但被批准随大部队出发的只有33个女人,其中,贺怡是出发前不久随丈夫毛泽覃留下的,彭儒都已过了于都河却突然打起摆子,被送回苏区的,再加上曾玉自己悄悄跟随部队上路,这样算下来,跟随部队转移的一共是32位女性。32之于十万,简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正是这微不足道的32个不同性别的人,在长达一年多的长征跋涉中,不仅仅与男人们一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了饥渴风雪的考验,经历了肝肠寸断的别离,经历了险象环生的背叛,不同的是她们同时经历的还有荒山野岭新生儿的啼哭,爱情的火花燃了又熄、熄了又燃……
70年弹指一挥间。细数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这32位女性,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已寥若晨星。
刘丽丽告诉记者,这32人中,仅有钟月林、谢飞和王泉媛还健在,但都已是九旬老人了。在写作过程中,她拜访94岁的钟月林老前辈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她说钟老的记忆力很好,面对一些照片,她能准确地说出拍摄的时间、地点,其中人物更是念念不忘。
“老人讲述最多的是对战友的怀念之情,并特别提到了贺子珍在长征路上对她的照顾,在瓦窑堡为她牵红线,乃至在她怀孕生孩子时,贺子珍在她身边的陪护……都令老人家感激不尽。”钟老还特别强调,她一生最感谢的还是中国共产党,是党拯救了她这个当时连县城都没进过的农家女娃,并批准她随大部队参加长征,到了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
70年,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讲,九牛之一毛,但对于一个女人的一生来说,就是一个生命的进程。刘丽丽告诉记者,她希望这本书能够还原32位追随红一方面军踏上征途的女红军,记录她们在长征途中以及长征前后一个个真实而立体的形象,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这32位女红军的意志与精神对当代人的影响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