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杰明:中国自己的动漫在哪里?

2006-11-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鲁大智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鲁大智报道 不久前,我在北京两次见到新锐漫画家本杰明。一次是在国展的长谈,一次是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听他聊自己的创作与生活。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恃才旷物、洒脱不羁,还有与他的外表似乎不太相称的责任心。

因为他讲述的一段故事,一个中国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他说,

法国有个安古兰漫画展,这是世界最大的漫画展,全世界73万人来到这个城市参展,其中有7000多位漫画家。日韩的动漫展做得非常充分,动漫在他们国家成为支柱产业,参观他们展位的人排长队等候。而中国,偌大的展馆门可罗雀,桌上摆着几本老漫画和引进版日本漫画。

“我看了以后觉得很丢脸。为什么中国那么好的条件,那么大的场馆,却没有中国人的漫画呢?《记得》是法国一家小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我在他们那里签售三天,一直有很多人,很多人坐在地上等着我签售。我很兴奋,中国的漫画终于有很多人在排队。”他在说这些的时候,是那么焦虑,那么无奈。

我逐渐知道,他是一位获得“法国安古兰漫画展大奖”的漫画家,出版法文版《记得》,并于7月赴法国做签售。他曾为徐克的电影《七剑》画过动漫海报,2005年杭州国际动漫节时,曾应邀现场签售。之前,他的《地下室》作为《岛》系列文学丛书之一,由春风文艺出版发行,销量为20万册。今年8月,本杰明的第二本小说《我们去哪儿》首印10万册。

《我们去哪儿》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叫“疯子”的漫画家的颠沛流离的人生。本杰明说:“我不是作家,我能写的要么是我经历过的,要么是我自己的生活。”

他很瞧不起很多写艺术家的作品,他对那些幼稚可笑的描写毫不掩饰地嗤之以鼻:“这些人也有父母,有血肉,写书的人根本不懂他们的辛苦、追求和付出。还有好多80后写了关于乐手、画手的书,感觉他们笔下的这群人就是在耍酷,或者好像这群人瞬间就成功成名了,轻而易举,不懂其中的艰辛,没有真实和内涵。很外行,一看就是没有生活,写东西不认真。”

这大概也是他写《地下室》,写《我们去哪儿》的原因之一,他要告诉社会关于他们的真实。他说:“一定要很了解一件事,我才会写它。我不会去编,编出来的肯定走俗套。我不为钱,不为名,而是为文化,我想把中国年轻人的气质真实地传达出来。我相信自己的创作是有价值的。我也相信我的价值会通过市场得到证明。”

《我们去哪儿》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出版社之所以有开机10万册的魄力,不仅仅是因为本杰明去年出版的《地下室》发行将近20万册,也不仅仅要讨巧当前市场热点杂乱的契机,最主要的是看好本杰明富有生活的实力派写作,以及作者本人倡导的:写作是要有意义的写作观。作为出版者,向市场推出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对一亿青春文学读者的最大负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