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年人精神生活中的诗歌

2006-11-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邓理峰 我有话说

现代诗歌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位置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现代诗歌的开拓者胡适力倡白话文,身体力行,带头创作现代自由体诗歌,呼吁“以白话入诗”。五四之后,社会动荡,兵燹连年,但也正所谓“鬼魅喜人过,文章憎命达”,中国现代诗歌在动乱年代经历空前繁荣。且不说早

期现代诗人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李金发等的作品至今还带给我们多少启发与沉思。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有闻捷这样以描述建国初期和平建设时期新疆如画景色,淳朴民情的清新隽永诗歌。改革开放之后,北岛舒婷等人的诗歌展示重新面向开放世界的国人精神风貌,同样让人感到诗歌和日常生活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总之,自中国的现代诗歌从20世纪初期诞生到80年代,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及其作品都始终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构成部分。

不过,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代诗歌尤其是朦胧诗等与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有距离,日渐成为与普通人生活没有关联的狭小圈子里的自娱活动。诗歌由此日益艰深晦涩,阅读群体渐趋衰减,加上电视电影等影像文化的挤压,诗歌在人们的日常精神生活中从必需品慢慢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调味品。90年代诗人汪国真的诗歌因为切中成长中年轻人的困惑与苦恼,从而曾有如昙花一现的“汪国真热”算是一个例外。进入新世纪之后,诗歌似乎已经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彻底没有了关系。只是在偶尔的个别特殊时刻,比如去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内地的破冰之旅,互联网上也再次出现了许多网民自发创作的诗歌。诗歌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在特别时刻歌咏情感,表达爱憎的传递载体。

当然,对于青年学者何辉来说,写诗在过去的6年并不是一件在个别特殊时刻才发生的事情。他陆续用了6年时间创作了迄今第一部真正以史诗体裁来写长征的作品《长征史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我们大致可以想见诗歌在何辉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和一些专业诗人喜欢在诗歌中把现实生活陌生化、距离化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何辉这部史诗所用语言简洁质朴,可谓是回到史诗的本源,即所谓“人类童年时代的叙事诗”。读起来非常轻松,完全没有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谓现代诗歌(尤其是朦胧诗歌)所需要的揣摩、猜想。这部史诗的文字通俗易懂,优美凝练,朗朗上口,诗行当中处处是源自内心真挚情感的自然表达。在《长征史诗》一书的后记中,何辉也提到他的确受人类的早期史诗巨著《荷马史诗》影响甚大。

《长征史诗》具有中国现代诗人闻一多所说的诗歌“三美”,即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建筑美也就是赋予诗歌以建筑的形式布局,结构上较为工整有序,有形式美感;音乐美也就是韵律谐和,顿挫抑扬,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听觉美感;绘画美也就是色彩在诗歌中的表现,写诗如同作画。闻一多诗歌的“三美”理论应该说至今仍旧是诗歌创作中有影响力的理论。我不清楚何辉在创作这部史诗的时候,是否有意追求这“三美”,但读了何辉的《长征史诗》,我相信每个读者都能亲身感受到这“三美”无处不在。信手举一个例子,在这部史诗的“胜利会师”一节中,有这样的诗句,“这天当黄昏渐渐为天空铸上黄铜,/火红夕阳镀染着黄铜璀璨的天空,/天空一片辉煌闪烁着火红的光芒。/在养育众生的大抵与辉煌的天穹之间,/红军领袖们和战士们一起将晚餐分享。”何辉所著的这部史诗另一个特点是情境化和情节。因而这是一部史诗,更是一部诗史。前两年有一部非常出色的电视剧叫《大明宫词》,电视剧中的台词和日常语言有非常大的差异,完全是诗化的语言,可谓是史诗模式的电视剧。而何辉这部《长征史诗》则可谓是影视模式的史诗。

整部史诗的布局、描绘铺陈和音韵节奏都是大气雄浑,宏阔壮美。这种感觉令我们觉得大自然有一种内生潜力,它是如此的强大以至足以超越一切障碍。我们的审美意识面对这种超越巨大障碍的强大力量,就会产生崇高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让人感到严肃。《长征史诗》当中,有非常多雄浑壮美的表述。这里举一例,可窥一斑。在“四渡赤水”一节的末尾是这样写的,“当金色的太阳稍稍移过天顶正中,/由长干山方向开来敌人一队人马,/杀气腾腾令逶迤山岭一片蒙蒙。/不料红军勇士们刚刚把冲锋号吹响,/气势嚣张的敌军竟然不战而逃,/跌跌撞撞地溃退犹如蠢笨的狗熊。/红色勇士们奋起向着西面直追,/跑过崎岖的山坡,翻过高耸的山岭,/跨过淙淙的山涧,穿过深深的林莽,/一直追到长干山下犹如猛烈的飓风。/红军的尖兵很快向着两翼伸展,/就是这样在几日之内扫清了道路,/将长干山、枫香坝一线的封锁一荡而空。”

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的是对壮美的精神追求。在文学艺术界作品数量繁盛的大局面中,存在缺乏壮美作品的结构性失衡。改革开放使以城市白领为主体的中产阶层逐步成为社会成员的核心群体,但是与此相对应的社会精神生活则缺乏大气厚重的理性文化。在以白领为主体的中产阶层中流行的是品味情调、典雅精致与追求享受等价值特性,而奋斗进取、粗犷豪放与阳刚大气的价值特性则不被推崇而显得匮乏。这种理性社会精神生活的缺乏,和中产阶层作为社会主流是很不相称的。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何辉这部《长征史诗》颂扬为了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出路,在各种困难艰苦面前毫无畏惧,永不言败的红军精神,可谓是一种增益当下时代阳刚大气的理性精神生活的可贵努力,他以一种古典、壮美的诗人之笔在中国文学史上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