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十分浮躁和功利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来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实在是利国、利市、利民的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出版社社长、博士生导师贺耀敏教授在深圳举办的“全国读书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中,高度评价全民读书活动。他说:深圳“让全民读书活动能够
贺教授愉快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您盛赞全民阅读活动主要的理由是什么?阅读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我认为阅读是我们改善和调整心灵状态、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都像是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着的社会中的一个个“陀螺”,无法停下脚步。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和烦恼!首先是幸福感与物质多少的关联度在降低。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改善,可是很多人并没有感受到多么的幸福,不少人患上了严重的物欲症。美国作家约翰・格拉夫等编著的《流行性物欲症》中,详细记述了物欲症的种种表现。什么是物欲症?它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社会病”,由于人们不断渴望占有更多物质,从而导致心理负担过大,个人债务沉重,并引发强烈的焦虑感。它还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近30年了,我们大家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水平都大大提高了,许多人有了比较高的收入,有了稳定而比较富足的物质生活,有了汽车、房子和宠物,但是真正生活得幸福么?遍及各大城市的是一批批物欲症患者。这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难道我们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么?
在1995年,美国民意调查专家理查德・哈伍德就曾指出:“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现在正在变得越来越物质主义,越来越贪婪,越来越热衷于自己的想法,越来越自私。我们应当重新恢复指导这个国家前进的不朽价值观:有关信仰、家人的责任感;慷慨和友谊的价值观。”回头看看我们这里的情况,是不是也需要稍微放慢一下自己的脚步,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让我们国民的心灵有一种释放;是不是也需要观赏和体会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为后人们多留一些自然景致;是不是也需要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幸福,在不和谐中奏响和谐的音符。我们必须清楚自己所处的境遇,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尤其对于那些一味追求物质主义的人来说,必须改变那种建立在物欲症基础上的生活方式。社会各界应该凝聚起一种力量,共同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
阅读是我们实现美化心灵、愉悦身心,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倡导全民阅读具有十分重要和十分深远的意义。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阅读传统和文化传承,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就不曾中断过。在古代中国,人们崇尚的高尚家风就是“耕读传家”,那些流传下来的无数名篇佳作,造就了我国人民“读书即生活”的优良传统。把阅读像血液一样完全融入了生活,通过阅读知书达礼,通过阅读开启智慧,通过读书传承文明。要知道,这种经过岁月雕琢形成的阅读美德和阅读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历数千年而不朽的重要保证。我们今天倡导全民阅读,就是倡导人们去阅读那些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这样的阅读,对于丰富我们个人的心灵、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共同构建我们美好的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问:现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也不可避免地传染上了“物欲症”,这不仅是少数发达国家所特有的“体表特征”,而且很有可能将这一“顽疾”传染给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不积极想办法克服,是否会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答:是的。这种物质主义的追求尽管是表面现象,但是对社会肌体的影响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它导致了人心浮躁、社会问题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等等问题,概括起来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心灵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生活的时代节奏太快,几乎没有给我们停下脚步的时间。面对大自然的丰富内涵、美好景致,我们无暇顾及;面对大自然不断被人类的生活方式所侵蚀与破坏,我们更多的是漠视。我们在拼命的奋斗过程中,对自然界,更多的是索取,很少去回报。在得到了许多大自然的物质供给时,我们失去了更多,心灵无可慰藉。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陌生。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面孔更模糊了,人们更陌生了,人与人的距离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环顾一下我们生活的周围,物质财富更加丰富,人类居住更加密集,我们人群当中的孤独症、抑郁症患者也在大幅度增加。
三、对社会危机的感受越来越麻木。我们的时代存在很多不和谐音: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之外,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农民生活在破败冷清的村落里;在少数暴富人群终日挥金如土、尽情享受时,依然可以看到众多生活贫困、抱着怀疑眼光甚至是仇恨情绪的民众。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则很难奏效,少数人说些不痛不痒的大话,缺少了很多真诚和热忱。
四、知识、智慧和书籍越来越不重要。我们整个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对创新的需要越来越强烈,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知识、智慧和书籍。但是我们发现更多的人越来越关心自己生活中的物质性细节,而对知识、智慧和书籍则越来越陌生了。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的读书热情在减弱,一些人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完全归结于网络的发展,归结于快餐文化的发展,我想这是不准确的。
问:阅读对一个人心灵的帮助,对一个城市的改变,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阅读是我们美化心灵的需要,它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安乐祥和,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具有活力、更加充满魅力。为什么这样讲,因为阅读让心灵更加丰富,而丰富的心灵可以照亮人生,多彩的人生将会影响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塑造着城市的风貌。
人生是需要经营的。让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的主要方法就是阅读,阅读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灿烂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阅读当今世界各国创造的知识和科学成果,阅读不同种族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作品,塑造自己的高雅追求、高尚品格和宽广胸怀,塑造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我们仔细考察过深圳的发展,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坚持不懈的读书月活动让这里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今天的深圳是一个充满着时代气息的现代都市,她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历史见证。人们在谈到深圳的时候,会惊奇于她的创新,这里总是充满着活力,形成着时尚,塑造着品牌。在近30年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敢想敢干、艰苦奋斗,形成了务实高效、兼容并蓄、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特质。现代城市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充分尊重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实现,我们在深圳市可以看到这种核心价值观与城市文化的特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
问:和谐思想与和谐理念是怎样从阅读中产生的?
答:阅读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需要,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需要。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掌握人类长期探索积累起来的知识体系,体会人类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宝贵智慧,搭建我们与古人、今人心灵沟通的无形桥梁。阅读让我们学会“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与周围的人们相互理解和沟通,了解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相处,需要相互读懂对方的生存价值和人生价值;与其他国家和文明和谐相处,需要加强交流并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冲突和战争,包括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许多都是起因于误解。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要任务,建设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战略任务。我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调整。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对和谐有精辟的论述。他说:“‘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社会由个人所组成,个人离不开社会,应当尊重个性、鼓励个人的追求和创造,又必须融入集体、把个人的目标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国家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应当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
问: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是不是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挖掘和谐的思想?倡导大家去阅读传统的东西?
答:阅读是我们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的重要方面,现代化的文化是现代化不能缺少的土壤。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与前人很不相同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建立崭新的现代文化。但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我们曾经出现过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把一切中国被动挨打、贫穷落后的根源都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和文化运动,但是文化宛如江河之水,抽刀难断;我们也曾出现过一味崇尚和迷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的仪规形制津津乐道、刻意模仿的思潮和文化运动,这种努力很少能取得什么成效。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必将要融入现代化并与现代化相适应,人们必将用现代的文化价值体系来诠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容与价值。
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脱离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艰苦创业史和文明发展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宝库。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也包括文化的现代化,能不能很好的实现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是要抱残守缺,囿于前人的观念和视野之中,还是要继承创新,塑造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现代形态,这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这一问题。如何挖掘、继承和发扬,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
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承担着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的时代责任,通过我们个人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社会的阅读倡导的引导、学者的优秀阅读读物的推出,最终形成既有文化传统、又有时代精神,既有中国文化特质,又有广泛世界意义的中国人新的文化成果。
问:在全社会形成阅读的风尚,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答: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的一种理想和追求。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社会各界多方努力,共同行动。一是要大力营造倡导阅读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阅读的良好风尚和习惯。应该说,这些年来人们已经清晰的感受到了信息时代到来的步伐声,对各种信息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青年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勇于探索,这是倡导全民阅读的良好环境。深圳开展的读书月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做法,他们推出形式多样的活动,拉近大众与阅读的距离,使许多青年走进琳琅满目的书城,走进知识的海洋,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并让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二是出版界、广大作者要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更好、更为读者需要、更受读者欢迎的作品,读者的需要就是出版社和广大作者的职责,为读者着想应该成为我们创作和生产的指导原则,我们都应承担起这样的职责。我们追求“快乐出版、激情出版”,我们的产品就应该是高品质、高水平、高格调的,就应该是有益于读者的生活和人生的。目前社会上的确存在着一些出版人和作者惟利是图、粗制滥造、胡编乱写,但是我还是倡导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少一些低级趣味,多一些有益身心;少一些刻板说教,多一些喜闻乐见;少一些恶斗凶杀,多一些愉悦祥和。
三是搭建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桥梁,促进产业间的融合与互动,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网络等现代媒体已经成为知识集成、信息聚集的重要载体,阅读不仅仅是读书一种形式,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则更多地通过网络等现代传媒来阅读。阅读的含义也大大扩展了,阅读图书是阅读,阅读网络也是阅读,甚至阅读大自然也是阅读。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变化,加强各种媒介阅读的服务和互动,让读者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因此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形成一种合力,阅读必将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