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46-73=?

2006-11-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聂伟 我有话说

死守国产影片配额制度电影人对策委员会抗议活动

朴赞郁在柏林电影节主会场门前抗议

抗议人群

146减去73,结果等于多少呢?

这本来是小学生都能轻而易举解决的算式,却在2006年成了让韩国政府颇伤脑筋的一件大事。3月7日韩国国务会议通过了缩减电影配额制的试行令改进案,规定原先在韩国本土所有电影院必须每年义务放映国产电影146天时间的“银幕配额制”(Screen Quota)削半为73天,并决定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政府“146-73”的单方面举动经由媒体大幅报道,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电影业界当日迅速做出反应,大批影人在光华门聚会抗议,著名演员崔民植代表业界讲话,言辞间甚为激烈:“今天我们的光华门被践踏了。今天是信仰和文化被贩卖的日子。我很后悔在当年总统竞选的时候投了卢武铉一票。”

事实上,关于银幕配额的规定不仅成为韩国政府与民间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是引发韩美国际贸易摩擦的导火索之一。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就会发现这项旨在保护本土民族电影工业的制度在韩国其实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由于早期韩国的电影工业实在太不景气,面对好莱坞电影一统天下的局面,所谓本土电影义务放映制度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根本引不起忠武路上那些靠好莱坞票房养活的电影人的兴致。

然而19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当选总统金大中急于激活国内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他认识到电影和IT行业一样都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明确提出要用强制手段来保证国产电影配额,给予相关发行公司和院线以税收优惠,并许诺将这一政策持续到国产电影市场占有率达到40%。而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似乎都在朝着有利韩国本土电影的方向倾斜。同年10月韩美举行投资协定磋商,韩国政府迫于压力曾一度表示要削减国产电影配额,以满足美方的自由贸易要求。然而以国宝级导演林权泽为首的“死守银幕配额制电影界非常措施委员会”领导了规模空前的“光头运动”,呼吁保护民族电影文化,并最终以电影界的全面胜利而告一段落。可以想见,政府在此次复杂的权力博弈中施展了高超的太极推手,一方面在贸易谈判中虚与委蛇,另一方面又以民众反对呼声过高甚至会影响政体稳定为由,将银幕配额问题暂时搁置起来,由此在民间广泛地获得了缓解美方贸易压力的支撑点。

此次“光头运动”的历史意义毋庸置疑,不仅牢牢地维护了本土电影的市场份额,而且也进一步激发韩国观众身上不二的爱国主义情绪,从而为《电影法修正案》等一系列有利于韩国民族电影工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以1999年《生死谍变》票房压倒好莱坞大片为标志,韩国电影产业迅速步入快车道,并以此为主体掀起了滚滚“韩流”。新世纪以来本土电影在韩国电影票房收入的比重屡屡攀升,目前维持在60%左右,国产电影席卷了韩国十大卖座电影排行榜的全部席位,最高观影记录不断被打破,且刷新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王的男人》全国公映112天之后,一举打破《太极旗飘扬》的历史最高观影记录,而新片《怪物》取代《王的男人》荣升榜首却仅用了区区38天!

韩国本土电影全面击退好莱坞大片的场面是后者所无法接受的,韩国观众对于本土电影的热衷使得许多好莱坞大片在韩国市场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此前美国已经反复强调,电影配额制度属于贸易壁垒,是美韩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最大障碍之一。在新一轮韩美FTA贸易协定谈判中,美国首先明确表态,除非韩国放宽或取消其电影配额制,否则华盛顿将不会同首尔展开谈判。而此时的卢武铉政府正陷于国内对其“经济改革失败”的批评和国民“中期执政考核”的紧要关口,亟须在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就业率方面取得成效。面对韩美FTA协定提供出12万亿韩元的贸易收益预期和新增10.4万个国内就业岗位的利益诱惑,在慎重地权衡了利弊之后,韩国副总理兼财政经济部长韩德洙终于宣布了缩减银幕配额的政令。当然,政府也试图在其它方面安抚受到打击的韩国影人,允诺将发放4000亿韩元的政府补贴来赞助本土电影业,并在国内扩大艺术电影院线的建设,力争达到100个,以保证本土电影创作的多元化。

面对政府的强硬姿态,电影业界进行了高调回应。“死守国产影片配额制度电影人对策委员会”援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指出电影可以在自由贸易磋商中享受豁免权,如果缩减国产影片配额,那就是“反文化性质的政变”,他们“将不惜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法斗争到底。”李昌东、朴赞郁、安圣基、张东健等著名导演和一线明星纷纷走上街头,血手套抬棺、持续146天的静坐抗议和“一个人的示威”行动表现出韩国影人众志成城的决心。新秀文根英和李俊基还借与总统面谈之机,力陈配额削减之痛。而影星裴勇俊也因为缺席了抗议活动,受到同行的公开批评。

这样说来,“146-73”这个算式看似简单,然而其背后却涌动着资本全球化时代国际/国内在经济、文化与政治等方面的多重权力博弈。由此,围绕电影配额削减的问题或将在以下层面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其一,从电影业界的“饭碗”问题上升到如何保护韩民族电影文化的高度;其二,如何处理好本国经济部门与文化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在此意义上,崔岷植愤而退还“劳模”勋章的行动和文化部随后发表的“代为保管”的声明更像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新闻秀;三,韩国民族经济保护策略与全球化时代自由主义经济的市场博弈。而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不仅会影响到韩国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走向,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电影业都将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

然而电影业界的耐心是有限的,尽管知道银幕配额缩减制度一旦出台就很难会在短时期内改弦更张,但韩国影人的抗议热情越挫越勇,不放弃任何向政府施压的机会。在素有“亚洲电影孵化器”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上,笔者再度亲历触目惊心的一幕。10月12日第11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当晚,就在明星行走的红地毯尽头有一群带着口罩的抗议者,他们的沉默与周围影迷疯狂的尖叫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他们手中高高举着影片《韩半岛》和《哭泣的拳头》的大幅剧照,上面披挂着黑纱,象征韩国电影已死。而示威牌上则指名道姓地向现任总统卢武铉叫板:“你曾经向选民保证会向美国的压力说‘不’,现在是你说‘不’的时候了。”更令人惊讶的是,影星李俊基刚踏上红地毯,就径直走进抗议人群,将“拯救配额制”的大幅标牌举在胸前,此举立即招来各国摄影记者一路狂拍。而在开幕式现场,当电影节执行委员会主席金东虎邀请影片《秋天路》的主创人员上台与观众见面时,金大胜导演的感言充满了悲伤,现场一时静寂无语。大意是说,虽然自己的作品被选中首映是莫大的荣幸,但他无法感到高兴。因为电影配额制度被削减了,这将会使韩国导演的创作面临新的困境。他呼吁政府改变初衷,推动韩国电影的良性发展。有趣的是,本届电影节参展作品中还有一部DV纪录片,片名就是《146-73=Screen Quota+Korea-USFTA》(《73天的国产影片义务上映日=银幕配额制+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直接批评卢武铉政府违背选举纲领,并试图客观地反映韩国电影人是在何种立场上应对银幕配额制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争端。在此意义上,釜山电影节的公开叫板就不仅仅限于本土方面的意义,也成为泛亚电影圈共同抵抗好莱坞市场一体化的生动案例。

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电影业界“文化Vs.经济”的策略不仅没有撼动政府的决心,而且也缺乏广泛的民意支持。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公布的“电影观众喜好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0%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缩减甚至废除银幕配额制,而在政府发布电影配额缩减政策之后,这个数字蹿升到40%。不少观众认为,目前本土电影市场已经具备了抵抗好莱坞的实力,并且电影从业人员也摇身变成新贵阶层,没有必要一味地给予政策优惠,却以损伤其他阶层的利益为代价。离开政府和民众双方面的强力支持,也许这一次的“新光头运动”真的要变成“一个人的舞蹈”。尽管传媒的聚光灯还不时地打在他们身上,但舞台下的看客却真的有些意兴阑珊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