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穷人的银行家》这部自传的时间,是在传主也即作者尤努斯已经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但我欣喜地发现,这部书的中译本却是在今年年初就已出版了,动笔翻译的时间自然还得往前推。译者和出版人当然不会是算准了以后才决定抢占商机,而必定是真心喜欢这本书。有这样有心的译者和出版人在,就不愁没有好书读
确实是一本好书。尤努斯没有在自己个人的内心生活或心路历程上多费笔墨,他只说事。而且,除了简约地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成长的经历以外,他几乎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格莱珉银行的创建和推广。这件事是他毕生的事业,也是他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他的文笔洗练,思路清晰,叙事平和中肯,字里行间还透着诚实与磊落。一件事说明白了,一个人也已跃然纸上。是所谓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尤努斯的成就是惊人的。他所创建的格莱珉银行是名副其实的“穷人的银行”――不仅是专为穷人提供金融服务,而且是实实在在地为穷人们所拥有。从1976年诞生以来,格莱珉银行累计发放的贷款额为44.6亿美元(请记住是全数发放给穷人的!),其中有40.2亿美元已得到清偿(尤努斯一再提请人们注意:穷人的还贷率高于富人!)。如今,格莱珉银行的贷款者拥有94%的股权,余下的6%为政府所拥有。更重要的是,格莱珉银行创立和实施的无抵押小额贷款的运作模式已在全世界(也包括美国等富有国家)得到推广,当然也连同它的理念。
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模式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种慈善事业,而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进入市场,为穷人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服务的同时,格莱珉银行自身还是赢利的而非亏本的,在市场竞争中它是胜出者。所不同的是,它有着与其他企业不一样的投资动机。赢利是必要的,但却是次要的,它的主要动机不是为积累更多的个人财富,而是为实现“一套社会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为了帮助穷人获得平等的机会进入市场,从而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赢得尊严。
格莱珉银行的成功打破了一种成见,即认为为赢利而竞争是市场经济唯一合理或有效的动力机制。在对市场经济表示尊重和表示反感的言论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对此种成见的默认。格莱珉银行却为市场经济成功地引进了一种新的动力机制。这种机制的引进,不是为了取代旧有机制,事实证明,它与旧有的机制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按照尤努斯的理念,两种动力机制(从而会有两套评价系统)并存并且互补将会带来一个更健全、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要从这个世界消除贫困,需要的不是颠覆市场经济,恰恰相反,需要的是一个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市场。这个市场不再会用穷人的名义设置种种实际上只让富人获益的障碍与壁垒,而是会给穷人开辟出平等进入市场的“通道”。用尤努斯的话说:“‘自由贸易’必须对于最弱小者意味着自由。”
建立这样一个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市场不是一个空想,格莱珉银行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尤努斯又说:“从这个世界上消除贫困是一件事关意愿的事。”贫困至今还未消除,是因为我们其实没有认真重视它,是“因为有权势的人仍然不太为它所触动”。现如今通常采用的提供慈善援助的办法,在尤努斯看来决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办法,而只是“回避这个问题”和“摆脱我们的责任”的一种方法。“慈善使我们得以继续过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不为穷人的生活担忧。慈善平息我们的良知。”尤努斯的批评是尖锐的,但却是一种真知灼见。
为此,尤努斯在对未来的展望中,期待追求社会目标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良知的组织”大量产生并介入经济活动。格莱珉银行的创建和推广过程提供了一个范例,让我们相信,人类社会并不缺乏这样的道德资源。
《穷人的银行家》,[孟加拉]穆罕默德・尤努斯著,吴士宏译,三联书店2006年6月第一版,11月第二次印刷,2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