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得很,刚刚在学校把《洛丽塔》看完,回家看《中华读书报》,就发现有两篇文章都在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12月新出版的《洛丽塔》中文全译本。于是便买来这次的新版本,正好和旧版对比着读。
我想,《洛丽塔》不是一部靠速读或梗概就能了解的作品――当然,所有文学作品都不能进行快餐式的阅读――否则一
事隔两年,又找到了这本书,起因一是全译本的出版,一是另外一本中国作家谈外国文学的书,其中关于《洛》的文章是池莉写的,还附上了一张纳博科夫年轻时的黑白照片。与其说是这篇文章,倒不如说是这张照片更多地引起了我对《洛》的再度兴趣。照片上的人非常漂亮,与经常看到的纳博科夫老年时的照片差别很大,以至于让我怀疑这张照片是否有张冠李戴之嫌。我在网上也找不到这张照片,所以至今未辨其真伪。
转到书上来。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个咏叹调一般的开头,如此的大胆和直白,即使没有看过小说的人,多少都会知道甚至可以背诵吧。
没看过《洛丽塔》的电影,但每次看到《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玛蒂尔德,都会很自然地认为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叛逆任性孤独,只为了掩盖和忘却心中的空虚和无助,但那只是年轻时的娜塔丽。
亨伯特的洛丽塔,她穿着孩童般纯洁的白色公主裙,招摇着向你走来,和你调情,直到用她甜美的声音和妩媚的风情让你迷醉;她什么都知道;她又什么都不知道。她是个粉色的小仙女,是个狡猾的小妖精。她一面有着孩童所没有的暧昧眼神,一面又有着成人不具备的稚嫩身体。她混杂着女孩和女人们最致命的诱惑。你看她在你身旁沉沉睡去,毫无防备地散发着蜜糖一般的温柔气息,听着这轻浅的呼吸和嘟囔不清的梦呓,又有谁会怀疑这孩子上辈子会是个圣洁的天使呢。
洛丽塔的亨伯特,可以作为最好的精神分析案例之一,但亨伯特本人多次明显地表示自己的感情和“奥地利巫医”的理论扯不上任何关系。虽然他对洛的爱与他年轻时曾经爱上过13岁的阿娜贝尔不无关系,但是彼特拉克爱上的萝拉只有12岁,而但丁的贝娅特丽丝只有9岁,后二者的爱情始终是精神层面上的,亨伯特的爱情因为洛的早熟终于由精神转变为肉体。
获得洛的肉体应该是亨伯特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全部,他对洛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狂热依恋甚至膜拜,他的内心是善良的,但洛既不了解他的善良,也不珍惜他的爱情,因为她毕竟只是个12岁的孩子,受不了这种沉重的关系和情感。正是亨伯特这种过度的狂热,造成了最后的结局――他让洛这朵玫瑰过早地盛开,开得那么馥郁浓烈,然后迅速陨落凋谢了――短暂地嚣张和喧闹之后,他们都死了。他们曾经以一种最亲密、最放浪、最自由的态度开车出游,他们都是被社会和家庭抛弃的,所以才能够互相支撑和接受。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两个相依为命的人,一旦有一方破坏了这个盟约,他们便都要死去。
全书完毕,哪里有惨白的梨花,也不见血红的海棠。我只看见汽车旅馆的肮脏凌乱的房间里,有着纠缠不清的爱情和欲望;在烈日下冒着热气的柏油马路上,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开着一辆半旧的汽车载着他的小仙女,消失在远方。
本次征文活动将持续至2006年年底,欢迎读者继续惠赐稿件。来稿请寄cbookreview@163.com,或寄:北京市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中华读书报,收信人为“书评周刊”。来稿请注明姓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编者
《洛丽塔》,[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主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2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