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华读书报》上“2006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的征文启事,我首先想到的是来新夏先生的《书文化的传承》。来老为当代文史大家,人所皆知;我这里说的“小书”,乃相对于他的其他许多专著而言。《书文
读这本书时,我还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一段读书经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某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一天,购得来老在中华书局出版的《古典目录学浅说》,如获至宝。因为当时我所在的学校,竟没有目录学这门课(好像到现在还没有),我便认认真真地细读了来老的那本书,受益甚大,等于是补上了基础的一课,至今我还怀着“感恩”的心情。其实,我在那前后,也读过其他学者写的类似的书;不过,相比起来,来老的那本书最通俗易懂,要言不烦,特别适合初学者。当时我就体会到,那其实是大手笔,是大学问家写的“小书”(那本书也只有十五六万字)。
来老此书,原是他在国内外许多大学、图书馆所作专题讲座的讲稿,经整理、修订而成的。来老跳出传统目录学、图书馆学的讲课框框,从中华文化承传的角度,自“口传与记事”讲起,列述“简牍与帛书”、“纸与纸书”、“雕版、活字、套印”、“典藏与整理”、“流通与传播”、“幼学教育”、“经、史、子、集”、“图书的再编纂”和“结语”,共十篇,皆为厚积薄发之作。
而且,来老此书还包含着他的不少精辟见解。如书中“幼学教育”一篇讲到“杂字”书,就讲到他在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等处看到过的《叶韵四言杂字》等书,还讲到他从天津杂字收藏家处见到过的天津味极重的《天津地理名家买卖杂字》等书,就都是我们在其他书中看不到的。来老还讲到他从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杂著中,找到了一篇精彩的《日用俗字》,指出是杂字中的上品。这些地方,可看出大学问家的功力和眼光。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是“插图本”,非常精美。
《书文化的传承(插图本)》,来新夏著,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38.00元
本次征文活动将持续至年底,欢迎读者继续惠赐稿件。来稿请寄cbookreview@163.com,或寄:北京市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中华读书报,收信人为“书评周刊”。来稿请注明姓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