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浓厚书卷气韵淡雅人文情怀

2006-11-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祝晓风 我有话说

经过近半年的评选,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不久前刚刚在上海正式揭晓,来自全国各出版单位的25种图书获此称号,并将参加2007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而姜寻的设计此次获奖是意料之中的事。

“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自2003年起就每年举办,今年共收到全国各出版社、个人选送及专家推荐的图书800多种,近400种图书进入了复审。为使评选更具权威性和客观性,德国设计家雷娜特・史特凡女士、日本设计家杉浦康平先生、中国台湾设计家王行恭先生、中国香港设计家廖洁连女士四位海外资深设计家继续受邀担任评委,上海文艺出版社美术总监袁银昌等三位内地设计家也担任了评委工作,评委员会主任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孙?先生出任。

在各媒体公布的获奖名单中,大多只有书名和出版社,却没有装帧设计者的名字,这多少让人感到遗憾。姜寻设计的这部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图书馆藏明清名家手稿》。

作为画家、诗人和收藏爱好者,姜寻长期倾情于中国古籍雕版的收藏与保护,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浓郁的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传递着对民族文化的厚爱,以诗人的浪漫和设计师的奇思妙想表达着对书籍之美的关注与热爱。他先后主持了一系列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不仅注重封面的外在形态,同时追求文字图像的视觉表现力及装帧材料的工艺美感,使设计者的创意能够自由地贯彻于整个书籍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著名学者范景中对姜寻的装帧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姜寻是位诗人,是位画家,也是位收藏家,他把这些才华和修养用于装帧艺术,既在现代的设计中溶入了传统书籍的古雅,又在古籍的样式中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再加上他善于挖掘现代材料的表现力,这使他的设计不同凡响。他扩展了我们对书籍艺术的认识。”

《上海图书馆藏明清名家手稿》的封面上最醒目、最突出的一点是巧用鱼尾。从封面连到书脊,书脊有中国传统图饰中常见的双鱼图案,含有“鱼雁”之意。鱼尾还用在外包装的函套上。整体用色与姜寻的其它图书设计一样,有很浓重的文人气和书卷气,这文人气和书卷气统领全书,显出充分的和谐感和整体感。装饰布是专门订做的。函套封面的压凹用字,是设计者选用了明代文征明的手迹,由内透出一种书卷气和几多古雅,还有那难得的准确的历史感。翻开此书,扉页是用中国传统的宣性料纸手工丝网精印而成。整个设计、装帧古朴淡雅,令人难忘。

据此书序言载:“上海图书馆藏有历代(不包括现当代)专著、诗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稿本二四○○余种,其中明?名家手稿约四○○种,又有书信手稿十万余件,珠渊瑶海,美不胜收。欲使妥善保存且为读者所用,得政府大力支持,目前正按规划陆续进行全文数字化工作。”“本书凡分“撰述”与“书信”两编,分别选录撰述手稿一○六种,书信手稿一八五件,相对偌大馆藏,仅为旃檀之片香、九鼎之一脔,但读者闻之嚼之,其嗅味当可尽识矣。”

姜寻设计装帧的书,被书迷们称为“寻书”。现在,读者不仅可以闻、嚼这些手稿珍品,还可欣赏这部书本身。

姜寻曾向本文作者表示过他的一些艺术想法,他说,一个艺术家贵在坚韧和坚持,如果一切都为商业,做不出好的作品。姜寻做设计、装帧,是要看书的,看了书的内容,才做封面。他本来就看书多。他读了那多么书,才会对书有一种真正的亲切感。与其他许多装帧设计不同,,他的设计、装帧已经融而为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设计者原本就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天赋,加之多年来苦修勤学,又多接触当代文人、学者,吸取精神营养,学识和眼光早也不同凡响。著名评论家卫水山称赞姜寻的书籍装帧设计是“继承传统不守旧,刻意创新不离本”,“他的设计典雅、高古、沉着、不少作品令读者觉得耐看、有回味、有书卷气,有望而可视,见而不忘的感染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