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永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2006-11-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杨志洁 冀少峰 我有话说

刘开渠等人在研究浮雕创作。(1956年)

对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们一直怀抱一种民族的崇敬和景仰及历史与文化的怀想,想起它就时常充满着一

种浪漫且富于激情的想象,它不仅是一座纪念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的丰碑,也是中国近现代光辉革命历史的象征等,人们早已烂熟于心,耳熟能详。但作为对已历经50个春秋,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研究则与它的历史地位和已取得的艺术成就相比是极不相称的。对于纪念碑的研究,“在我国艺术文献中虽有反映,但很不充分,且一些史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遮掩,甚至以讹传讹。至于从艺术角度,从建筑与雕塑合为一体的纪念碑角度,从广场艺术,公共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其特色和价值的研究工作做得也极不充分。人们期待有一本真实,客观论述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过程和从学术高度讨论其艺术特征的专著问世。”[邵大箴:《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立传》(代序)]殷双喜先生历时3年完成的《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一书则适时地填补了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之不足的现状,难怪它一问世,即赢得一片赞誉:

这是一本有永恒意义的著作,异常珍贵,您为此所费的心机,令我敬佩之至!

 ――彦涵(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翻览之后,已深感史料翔实,考证精当,深感对于建筑界、美术界,都是一本重要的著作。

 ――马国馨(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近年难得的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著作,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明晰地梳理出了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公共艺术作品,填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陈瑞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大作十分严谨,挖掘很深,是很难得的美术史建筑史著作,颇为钦佩。

 ――王明贤(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研究员)

无论从选题还是论述,我觉得此书都非常精彩。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研究专著,它讨论了纪念碑作为建筑艺术的公共性,从建筑的伦理功能分析了纪念碑对于人类精神生活和民族价值观念与凝聚力,书中还涉及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现状,从建筑与环境的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回顾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在的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与变迁,由此探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选址与规划所具有的重要政治与伦理的象征意义。从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角度,书中还探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与中国传统碑碣及中国古代建筑的文脉关系,从而揭示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浮雕创作体现出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精神,它们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与风格具有密切关系。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工组的历史溯源,展示了纪念碑艺术创作中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的团结合作,以及纪念碑浮雕创作的过程、方法和艺术特点,及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新中国纪念性建筑和大型浮雕艺术方面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当然,该书的研究视域还不止于此,它已远远超出了纪念碑的范围,是在综合的视野下,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样一个综合了建筑、绘画、雕塑的大型公共艺术,作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整体加以辨证考察,并把它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加以观照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视角和独特眼光,探讨了纪念碑的传统文脉、纪念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纪念碑建筑与雕塑的关系、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的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

在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研究过程中,作者颇费心力的是,着力回溯当时社会的特定氛围,重构历史语境。与古代美术史大多运用文献比较的论证方法不同,作者充分利用档案材料、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录,试图建立起一个以纪念碑的酝酿、决策、建造的过程为经,以其艺术风格为纬的纵贯古今中西的包容宏富的叙事结构,而书中所附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年表与人名索引、主要参考文献等竟占本部书篇幅的四分之一,其翔实丰富的史料,严格尊重历史的态度,不带任何主观成见地忠实记述参与纪念碑酝酿、设计制作的人和事,竭力清晰地呈现出了创作这一重要艺术品的过程。从读者角度,这本书既可兼有研究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之用,另一方面也为青年学子树立了一个治学的榜样,由此不得不让人们佩服作者的为学路径和实证精神及其胸襟之阔大的大家之风。书中亦不乏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6位海军战士在观看“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模型展时,提出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应是首都人民的,而应是中国人民的,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朝向的调整,毛泽东题字的前前后后等。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这部学术著作的可读性,也清晰地呈现了那个特定场域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及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民主化决策的历程,这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今天的城市规划设计与公共艺术决策是否还有当年的民众参与的热情和民主化的决策?

对作品的考察与图像分析的并重,凸现了图像时代艺术史写作的特有方式,这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读图时代如何书写艺术史的问题,即大量运用作品图片与历史照片尝试文图写作。关于纪念碑碑形设计,作者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提供了27张图片,显示了不同阶段设计方案的变化,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力求详尽完备、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也让人们窥探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酝酿、决策的曲折变化。而透过对彦涵先生《渡江草图》1、2稿,王式廓先生《南昌起义》草图1-6稿的分析,也让我们看到了画家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画稿的设计及对浮雕创作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刘开渠、滑田友、萧传玖、张松鹤、王临乙、曾竹韶、傅天仇、王丙召等8位主要雕塑家浮雕作品的分析比照,使我们对人民纪念碑浮雕创作与艺术风格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个重要特点――人民性、民族性、整体性有了明确的认识。

当然,《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一书不仅拓宽了人们对纪念碑艺术的认识,也拓展了对纪念性建筑和雕塑以及城市公共艺术的学科研究,它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个案研究基础,围绕人民英雄纪念碑展开中外艺术分析与比较,研究20世纪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为新中国建筑史,特别是20世纪中国雕塑史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可靠而详备的个案,进而对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和经验。

殷双喜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定价:64.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