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儿童文学如何走进中小学语文教学?

2006-12-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泉根 我有话说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曾经血脉相通

在很大程度上,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这是因为儿童文学(所谓儿童文学,是指专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

精神生命健康成长服务并适合他们审美接受心理与阅读经验的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都是18岁以下的广大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共同的文化担当与终极目标。

早在上个世纪初叶,现代语文教育一经在中国兴起,便与儿童文学结下了难解之缘。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民十左右(即民国十年,1921年),儿童文学的高潮就大涨起来。所谓新学制的小学国语课程,就把‘儿童文学’做了中心,各书坊的国语教科书,例如商务的《新学制》,中华的《新教材》,《新教育》,世界的《新学制》……就也拿儿童文学做标榜,采入了物话、寓言、笑话、自然故事、生活故事、传说、历史故事、儿歌、民歌等等。”儿童文学是当时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的热门话题,“教师教,教儿童文学,儿童读,读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讲演儿童文学,编辑儿童文学,这种蓬蓬勃勃,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可惊可喜”。因而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直至三四十年代,儿童文学一直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联。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叶圣陶先生(1894―1988),曾就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作过相当精辟的论述:“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做的。”叶圣陶在这里说的“当时”所编的国语课本,就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他为上海开明书店编写、由丰子恺插图,曾经引起教育界轰动、产生深广影响的8册《开明国语课本》。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分家”的现象还是在20世纪后半叶发生了,这种“分家”的严重后果至今还难以消除,其中的突出现象是:今天极大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师已不知“儿童文学”为何物,在他们的知识系统中没有儿童文学的构成,不知道哪些作家作品是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更不知道如何向学生推荐儿童文学作品,即使有的还是响当当的“特级教师”。

所幸的是,进入新世纪,随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肯定与传播开来,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又重新被语文教育界所“发现”和“接受”。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而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新课标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就是使儿童文学重新走进语文教材和校园文化建设。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儿童文学作品就占了总篇目的80%以上。历史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螺旋式回复上升。

如何找回失落的儿童文学

随着儿童文学被语文教育界重新肯定与推广,如何养成、提升广大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如何理解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包括儿童文学能否成为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儿童文学如何走进学生与课堂、儿童文学的具体文体又该如何进行教学等等,自然都是今日语文教学研究必须面对和加以探讨的课题。为了回应教育界的需要,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特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列为其中的子课题,希望通过这一具体课题的考察、探讨与研究,能为今日语文教育界提供有关这一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今天的这本《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正是该课题组经过将近三年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应该进行以儿童文学为资源的文学教育,这种文学教育在课程组织方式上不应该采取分科教学的方式,而必须强调文学课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衍生结构的目标模式是这种文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模式,强调文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审美教育,实现学生自身经验世界的丰富和发展。以衍生结构为基本目标模式的文学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组织方式、教材设计形式,并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儿童文学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本书的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尤其是文学课程的建构提供具有积极参考价值的建议与对策设计。

儿童文学是小学阶段儿童主要阅读的文学作品,在教育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人们已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该书第二编从文学本位价值、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语文学科价值四个方面构建中美小学母语教材的价值比较体系:然后分别从以上各个方面阐述中美两国母语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异同,并运用儿童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存在的不足。本书提出,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价值功能,必须增加作品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具有丰富幻想性和形象性的想象世界;增加作品的情感因素;增添作品的叙事成分,注意作品意蕴的多样性,区分作品所属类型。

如何将儿童文学资源转化为语文课程资源呢?本书还着重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儿童文学转化为语文课程的途径与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今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在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因而如何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已成为推进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与“关键词”。

课题的第四编文体教学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四家出版社的小学语文低年级实验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各家教材选编童话的数量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四家出版社小学低年级语文实验教材童话选编数量明显增多,有的教材一册中选编的童话就达十余篇。从各家出版社选编的童话作品看,既有脍炙人口的优秀童话,也有为灌输知识、道德教训而编写的“伪童话”,后者往往直接造成童话文学性的流失。其次,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材料,发现目前童话教学中存在重思想轻艺术、重客观轻主观等问题。有鉴于此,本编从教师讲授、儿童接受、传授内容、传授过程等四个方面对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提出了基本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提升现今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质量。

课题的最后一编为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曹文英副教授跟踪调研了河北邢台地区所属一市四县(邢台市、邢台县、沙河市、广宗县、内邱县)十多所各种类型的城乡小学,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随堂听课、教师专访等形式,考察当前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的状况,获取了第一手珍贵信息。课题组在具体调研的基础上,对造成小学儿童文学教学落后现状的原因进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改进措施,认为大力加强我国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学教学、从源头上抓好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极其重要的课题。本编虽然只是对我国北方一个地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的调研,但所揭示出来的问题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实施,一个儿童文学全社会推广与应用,特别是在广大中小学校推广与应用的活动,正在各地普遍展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世纪的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必将更加“亲密接触”在一起,儿童文学必将更加深入走向广大中小学校,走进亿万未成年人的精神生命世界。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之《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王富仁、郑国民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28.5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