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的建国门内,有个北总布胡同。北总布胡同32号是个老院子,这里曾是北平国立艺专的旧址。黄包车夫拉着齐白石到这儿停下,徐悲鸿校长上前迎接,老人拄杖到教室里讲课。后来是新中国的出版总署机关,胡愈之、叶圣陶每日来此上班。再后来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址,直至
今日。1951年,周恩来总理在人美成立之际,亲自题写了社名,这个院子像有了浓浓的气场:像被点化了,空气中弥漫的是书卷的气息,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这里成了当代美术史的见证人,成为中国美术出版的重镇,成为万千画家和美术爱好者们经常谈起的地方。
荷黄苗子
古都北京的建国门内,有个北总布胡同。北总布胡同32号是个老院子,这里曾是北平国立艺专的旧址。黄包车夫拉着齐白石到这儿停下,徐悲鸿校长上前迎接,老人拄杖到教室里讲课。后来是新中国的出版总署机关,胡愈之、叶圣陶每日来此上班。再后来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址,直至今日。
这是个足以令人停脚吟味的地方,当然不是因为建筑,也不是因为财产,而是因为对一个时代产生过的精神影响,是因为一长串故去的编辑家和艺术家的名字,他们是――萨空了、朱丹、邵宇、古元、邹雅、沃渣、曹辛之、徐燕荪、壬叔晖、刘继卣、任率英、卢光照、林锴等等。
春天,这个院子里的玉兰绽放出雪堆样的花朵,藤萝慢慢变得枝叶繁密,聚成浓阴;秋天,柿子熟了,被鸦雀往返啄食,阳光下,一树红灯笼逐渐稀疏隐去;雪松虽已不再年轻,却是四季如一的苍翠。周总理手书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七个字端庄蕴藉又不乏情感。于是,这个院子像有了浓浓的气场:像被点化了,空气中弥漫的是书卷的气息。自1951年起,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这里成了当代美术史的见证人,成为中国美术出版的重镇,成为万千画家和美术爱好者们经常谈起的地方。
40年前,我在农村的油灯下曾读过人美版的《给初学画者的信》,正是这本书使我走上绘画的征程,在艺术中找到了快乐和归宿。于是,到人民美术出版社看一看成为我的愿望,后来,好运使我成为这个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我对该书的编辑心存敬意。1989年,在莫斯科的索比诺夫胡同11号,我见到这本书的俄文版责编尼科诺娃,感慨的心情更是难以言喻。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出版社更联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而一个有55年历史的名社自然就有了更大的影响。在当代美术家中有谁没读过人美的书呢?半个世纪以来,哪个家庭没挂过人美出版的领袖像呢?谁能说得清,数亿幅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滋润了多少读者的心。而几十年来出版的儿童书刊又给一代代人留下多少记忆。每年数亿册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哺育过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公民,人美的书在欧美、东南亚,甚至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都闪烁过光彩,点燃过人们心头的艺术之灯。
海德格尔说:“艺术的本性是诗。”艺术,这个高尚的东西是人类永恒的需求,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标志,是“衣食足”,甚至是“知荣辱”以后的追求。所以,艺术出版是很神圣的事情。从事艺术出版的人是有责任的。老一代的人美同仁是讲文化理想和出书品格的。那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以挑剔的眼光选择足以代表我们民族与世界对话的艺术产品。用理想和品位铸成一串长长的书目,比如《中围美术全集》、比如《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比如《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比如《中国美术论著丛刊》……这些熔铸着心血和智慧的成果形成了品牌,证明着55年的价值。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艺术读物都需要深刻的内涵和美学意义,艺术需要永远是立体的、多层面的。时尚,往往是高雅的东西逐渐被认可和接纳后形成的,但真正的高雅往往又是孤独的,它不务实,甚至保留着浪漫的艺术家的色彩,那是一种本色,但它最终会引领时尚。人美,就有这个味道。有专家说,人美的风格正象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社牌书法的风格,沉稳内向而又风流蕴藉,从不张扬,又充满自信。始终把弘扬民族文化,介绍世界优秀艺术作为神圣职责,两个效益的先后位置摆得很清楚,后一代的编辑懂得珍视人美这块牌子,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他们以在这里工作为自豪,“我选择了人美,人美也选择了我”,几代人不断地擦拭这块社牌,使她光彩永驻。
人美为时代立传,团结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如果说人美是座桥梁,这座桥的一头连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一头连着艺术家。这两端都是人美员工的衣食父母。当代优秀的美术家们是人美忠实的朋友。人美又让艺术家的理想和追求有了坚实的依托,我手中有一份长长的作者名单,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优秀美术家册上有名,他们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事业的基石,同时又标志着这个时代艺术的高度。
人美不但是人美员工的家,也是当代美术家的家。
北总布胡同32号永远是温馨的。
《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155.00元